贾敏手中的茶盏"咣当"落地。她早知江南盐务是块烫手山芋,却没想到灾祸来得这样快。正要细问,忽见林墨捂着肚子喊疼,小脸煞白。
"墨玉!"贾敏一把抱住孩子,却见一缕黑血从他嘴角溢出。她心头巨震,刚要喊人,自己喉头也涌上一股腥甜。
模糊中,她看见巧月惊恐的脸,听见远处黛玉的哭声。最后的意识里,她拼命想抓住什么,却只摸到林墨玉渐渐冰凉的小手。
荣国府的船抵达扬州时,正值梅雨季节。贾琏站在船头,看着烟雨朦胧中的城池,不由叹了口气。身后传来环佩叮当,宁国府三太太沈氏带着次子贾玮走了过来。
"琏儿走的倒是快。"沈氏声音清冷,面上看不出悲喜。
贾琏忙行礼:"伯母安好。家父惦记姑母,特命小侄先行。"
沈氏望向码头处林家的白灯笼,轻声道:"可怜黛玉那孩子,小小年纪"
话未说完,一个小小身影闯入视线。林黛玉穿着重孝,由嬷嬷搀扶着站在岸边,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叶子。雨水打湿了她的睫毛,却遮不住那双与贾敏如出一辙的眼睛。
贾琏心头一酸,快步下船。正要说话,却见黛玉退后半步,眼中满是警惕与惶惑。他伸出的手僵在半空,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玉儿。"沈氏上前,声音柔和下来,"我是你三舅母。"
黛玉仰头看着这个陌生的贵妇人,忽然想起母亲生前说过,宁国府的三太太是太后娘家侄孙女,最是重规矩的。她该行礼的,可膝盖像是生了根,怎么也弯不下去。
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握住了她冰凉的小手。黛玉转头,对上一双含笑的眼睛——那是贾玮,比她大了十几岁的表哥,正悄悄往她手里塞了块松子糖。
"妹妹别怕。"少年声音清朗,"有我们在呢。"
黛玉攥紧那块糖,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望向远处林府的飞檐,那里曾有过母亲的欢声笑语,如今只剩冷雨敲窗。
三日后,林如海在书房与贾琏长谈。不过月余,这位巡盐御史已两鬓斑白。他摩挲着案上贾敏的遗物,声音沙哑:"琏儿,等三年孝期一过,我想送玉儿去京都。"
贾琏一惊:"姑父这是"
"江南官场风波恶。"林如海苦笑,"我自身难保,如何护得住她?烦请转告岳母,待我料理完这边的事"
话未说完,外头传来瓷器碎裂声。林如海推门一看,黛玉站在廊下,脚边是打翻的茶盏。小姑娘脸色煞白,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爹爹不要玉儿了?"她声音发抖,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
林如海心如刀绞,正要解释,黛玉却已转身跑开。他望着女儿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贾敏嫁入林家时,也是这般雨天,他许诺过要护她们母女一世周全。
而今诺言成灰。
贾敏下葬那日,黛玉抱着母亲的牌位跪在灵前。贾琏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到一旁。沈氏看着这个倔强的小女孩,轻叹一声,吩咐下人备好暖炉。
送葬的队伍越走越远,身后的扬州城渐渐消失在烟雨中。黛玉望着水天相接处,忽然轻声念道:"①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这是母亲教她的诗。那时她不懂其中滋味,如今却刻骨铭心。
贾玮悄悄走过来,递上一方帕子:"妹妹,河风大,仔细着凉。"
黛玉没有接,只是将母亲的牌位抱得更紧了些。送葬的队伍路过江边,忽见一群白鹭掠过水面,振翅飞向远方。她望着那些自由的身影,眼泪终于无声滑落。
待到贾敏葬入林家祖坟后,只见林黛玉孤零零的抱着贾敏的牌位,双眼通红,泪水止不住的落下。
林如海站在不远处,满是心疼的看着女儿。
当晚林黛玉便发了热,大夫诊断后只道是忧思过重,加上黛玉本就体弱,如今又受了寒,这才发热,需用了退热的药后,安心修养才是。
林如海还要忙着处理公务,沈氏帮衬着照顾黛玉,等黛玉病好些后,贾琏和沈氏贾玮一行才向林如海告辞。
贾琏已经得了府中的回信,老太君史氏跟林如海约定好,等黛玉守孝后便接黛玉去外祖家,教养在老太君膝下。有了荣国公府老夫人亲自教养的名声,也能弥补黛玉丧母的不足,日后也好安排……
父母为子女,计之深远。林如海不准备续弦,为了女儿的将来,只能忍下心中的不舍,将女儿托付给了岳家,相信宁荣二府,两大国公门第,必能给黛玉更好的教养和未来。
第139章第139章【VIP】
秋日的扬州城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林家宅邸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宁国公府三儿媳沈氏想起一身素服的黛玉,心中百感交集。她身旁站着次子贾玮,两人皆是面色凝重。
"敏姑太太这一去,留下黛玉一个小姑娘,实在可怜。"沈氏低声叹道,回想起贾敏墓前那个瘦小的身影——年仅六岁的黛玉,披麻戴孝,一张小脸惨白如纸,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含着泪却不落下。
贾玮微微颔首:"琏二哥那边说,荣府老太太已经来信,待孝期过后便接黛玉入京抚养。只是"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听闻荣府二太太与敏姑姑生前不睦,黛玉去了,怕是要受些委屈。"
沈氏轻蹙眉头,想起临行前大嫂嘉悦郡主的叮嘱:"咱们宁府与荣府虽是一家,到底分了东西两府。这事咱们只能传个话,具体如何安置,还得看荣府老太君的意思。"
三日后,林家葬礼结束,沈氏与贾玮贾琏启程返京。马车缓缓驶离林家时,沈氏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黛玉被乳母王嬷嬷牵着站在林家府门前相送,那小小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这孩子性子清高,心思又敏感,日后怕是会过得艰难。"沈氏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