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单靠陆运,岭南的物产很难运到北京来。”
朱由检点头赞许,说道:
“正是如此!”
“即使不和海外贸易,也可以沟通南北。”
“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海运的风险已经没那么大,完全能够接受。”
“今后岭南的物产,可以通过海运更便利地运过来。”
“朕希望将来有一天,岭南的荔枝能通过海运、在变质前运到北京来。”
这个期许,让群臣都笑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以当今皇帝的仁善,是不会要求岭南进贡荔枝的。
如今这番话,不过是对海运的期许。
将来船只越来越快后,确实有可能把荔枝运到北边来。
说了一番玩笑话,朱由检又向群臣、尤其是袁可立道:
“袁卿执掌枢密院,对海洋务必更重视。”
“大明相比建虏的优势在哪里,就是海军更强大。”
“无论东江还是安东,都是基于此。”
“今后要追求能通海洋的地方,都能被大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攻占。”
“敌人陆战再勇猛,只要赢不了海军,就要面临大明的进攻。”
“此所谓‘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群臣听着皇帝的畅想,一时神往无比。
他们开始认识到,相比陆军来说,海军在进攻上更方便。
只要掌控海洋,就能掌握主动权。
袁可立想着辽东这几年的局面,也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原来皇帝让山海关、长城坚守,就是想通过海上破敌。
如果不是裁军之事让关宁军上下沸腾,估计皇帝还不愿关宁军出战。
但在总体战略上,皇帝对边关还是以稳守为主,把靠海的辽南、东江、安东,视作进攻力量。
——
这个策略,毛文龙早有察觉。
所以他一直派兵袭扰,就是向朝廷展示自己的价值。
安东总督洪承畴在和他交流后,也逐渐明白了这一点:
皇帝不在乎朝鲜死多少人,只在乎他消灭了多少建虏、牵制了多少建虏力量。
如果他不能展现价值,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会被皇帝收去。
故而辽东大战的消息传来后,洪承畴就积极准备,调遣一切兵力。
除了掌握的朝鲜兵马外,还派姜曰广去日本招募倭人。
这些倭人按朝鲜人的说法,生性极为残忍。
而他帮助韩王开藩时与松前藩的战斗,也让他认识到倭人士兵比朝鲜士兵堪战。
姜曰广在南京乡试后连宴会都顾不上参加,就前往日本招募武士、浪人。
忙碌数月之后,终于召集到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