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韩王藩国、江陵公国等国的船队,把他们运往镜城一带。
洪承畴带着刘兴祚亲自接见,但是在见到倭人士兵后,却是颇不满意:
“如此矮小之人,能打得过建虏吗?”
“为何不多招些雄武之士?”
姜曰广苦笑着解释道:
“倭人大多矮小,名字也由此而来。”
“这些已经是择优挑选了,否则还有更矮的。”
“只要配上火器,矮小也算不上什么缺点。”
洪承畴微微点头,对此倒是认同。
他选择招募倭人士兵的原因,就是现在大明军队进入了火器时代,利用整理出的操典,能够快速把军队练出来。
即使这样的军队比不上大明精锐,战力却总有一些。
只要他们能杀伤建虏,十换一也能划得来。
盘算着这些事情,洪承畴又问道:
“这些人都有家人吗?”
“他们会不会投敌?”
姜曰广道:
“他们大多是底层,有的有家人,有的则孑然一身。”
“不过这些不需要我们操心,招募时就说好了。如果他们战死,会有一笔抚恤金。”
“给家人还是给其他受益人,都看他们自己。”
这个做法,让洪承畴微微皱眉,说道:
“不够!”
“应该向他们许诺,如果战死,会获得大明公民、甚至大明公士身份。”
“他们的家人或继承人,有参加考试成为大明公民的机会。”
“如果前往海外当军户,还能直接以大明公民身份分配土地。”
“要把这些倭人,当作军户看待!”
这个说法,让姜曰广神色一怔,根本没想到这些。
他本以为自己只为死者发放抚恤金已经够无情了,没想到洪承畴还想让他们的后代服役。
这在他看来比战死还残酷,军户世世代代,都要从军服役。
一时间,他的神色不禁有些犹豫。担心自己这样做,有可能受到诟病。
洪承畴看着他的神色,却笑道:
“怎么?不忍吗?”
“朝廷可是说了,蛮夷是禽兽而非人。”
“把他们教化为大明公民,才是吾辈的责任。”
“这些人生在蛮夷之国,哪里有做人的机会?”
将朝廷年前定下的对蛮夷的政策,向姜曰广一一道来。
姜曰广哪想到朝廷定下了这么多的政策,如今方才明白,朝廷的对外策略发生了转变。
如果说以往是以拉拢为主、以和为贵,如今就转为蔑视,甚至在鼓动将领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