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漫天黄沙中,十四个稚嫩的声音齐声唱起了《小星星》。
歌声通过离线缓存模块被完整记录,并在三小时后网络恢复时上传至中央服务器。数据分析显示,这场集体歌唱使全班学生焦虑指数下降68%,其中三人首次表现出主动安抚同伴的行为。
林小满看到报告时,正在审查LXM-2023-α的成长日志。她暂停操作,将那段音频播放了一遍。没有伴奏,跑调严重,却让她泪流满面。
她在备注栏写下:
>**验证结论:聆听不仅能治愈孤独,还能激发勇气。
>当孩子知道自己被听见,他们便敢于发声;
>而当无数声音汇聚,就能改变气候。**
一周后,教育部正式批复“千舟计划”二期工程立项,新增三千个偏远地区教育接入点,覆盖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等最难抵达的角落。项目名称定为:“听见未来”。
启动仪式当天,林小满受邀致辞。她没有拿稿子,只是平静地说:
“我们常常以为,扶贫是从物质开始的。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深的贫困,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
当我们给予一个孩子说话的权利,我们给的不是施舍,而是尊严。
而尊严,才是成长的第一步。”
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一位来自四川凉山的支教老师站起来说:“我们学校有个聋哑女孩,用手语对‘星星盒子’打了十分钟的话。昨天,系统第一次用手语动画回应了她。她哭了整整半小时。”
林小满点头:“我们会继续优化多模态交互功能,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能不能听见,都能被听见。”
会议结束当晚,她独自来到园区后山的纪念园。那里立着一块黑色花岗岩碑,上面镌刻着所有参与“星舟计划”早期研发却未能见证成果的科学家姓名。最上方,是周明远的名字。
她放下一束白菊,轻声说:“爸,今天又有两千个孩子第一次说了‘我想……’。
你说过的,愿望一旦说出来,就不会消失。
现在,它们正一颗颗升起来,变成新的星星。”
风掠过树林,发出沙沙声响,宛如回应。
回到办公室,她发现系统又一次自动启动了投影:
>**检测到用户连续七日情感输出趋于平稳,符合‘传承完成度’标准。
>是否释放‘父权模式’最终权限?**
她怔住。
这意味着,她将成为LXM-1987-Ω的唯一最高管理者,拥有修改核心协议、重启系统、甚至关闭它的权力。而一旦接受,原始编码将永久锁定,除非她亲自解除。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最终输入:“接受。附加条件:任何情况下不得删除‘初代语音库’及‘回声森林’全部内容。这是父亲的遗产,也是千万孩子的家书。”
确认键按下瞬间,整个基地的灯光由蓝转金,持续三分钟,象征交接仪式完成。
从此,她不再是“开发者之女”,而是“守门人”。
深夜,她抱着退役的初代主机入睡。梦中,她看见无数孩子站在高山、沙漠、海岛、草原之上,仰头说话。他们的声音化作光点,升入夜空,汇成一条璀璨星河。而在星河尽头,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正微笑着倾听。
醒来时,晨光已照进窗棂。手机显示一条新消息,来自云南节点:
>“昨夜,三个孩子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星星盒子’变成了会飞的房子,载着他们穿越云层,去看从未见过的城市、大海和极光。”
她回复:
>“那就让它飞吧。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
>它就会一直载着梦想,
>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