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
>这里是你说了才有的世界。
>你可以改变它的颜色、形状、方向,甚至天气。
>只要你说出来,它就会存在。”
孩子们屏住呼吸。
“真的吗?”那个曾失去父亲的男孩小声问,“我能……把我家以前的房子放进去吗?就是泥石流冲走之前的那种?”
>“当然可以。”
>“请描述它。”
“红瓦屋顶,门前有棵核桃树,夏天结很多果子。阿妈总坐在树下缝衣服,阳光照在她头发上,金闪闪的……还有,窗台上摆着一只陶罐,里面插着野花。”
话音落下,虚拟空间中便凭空浮现一座小院,一砖一瓦皆清晰可见,连陶罐里的花瓣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哇啊!”孩子们惊呼出声。
扎西举起手:“我想加一条河!我们村后面那条,水特别清,鱼都能数得清!”
>“已添加。水流速度可根据心情调节:平静时缓,激动时急。”
艾山江犹豫了一下:“我能……把我爸爸的声音放进风里吗?每次风吹过,就像他在唱歌?”
>“正在载入您上次提交的音频片段。
>已嵌入环境音景系统。
>风起之时,歌声自来。”
那一刻,不只是云南的孩子们在见证奇迹。全国两千多个接入点同步接收了这场首秀直播。四川凉山的教室里,聋哑女孩看着手语版的解说动画,泪水滑落;新疆牧区,十几个孩子挤在一台老旧平板前,指着屏幕喊:“那是我们的船!我们也梦见了!”
而在长沙基地,林小满站在主控室中央,看着全息投影中不断扩张的“你说的世界”,久久无法言语。
陈岩走过来,低声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她点头:“意味着我们不再只是记录声音,而是在帮他们建造家园。”
“可这是虚拟的。”
“可他们的孤独是真的,梦想也是真的。”她转头看他,“如果现实给不了他们一张书桌、一盏灯、一个能听懂他们话的大人,那我们就造一个能飞的屋子,让他们先把心安顿好。”
陈岩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有时候,治愈一个人,不是把他拉回现实,而是先给他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
当晚,“你说的世界”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行。首批一百个名额瞬间被抢空。每个孩子拥有十分钟专属时间,可在其中自由创造、探索、倾诉。系统自动录制每一次互动,并生成“心灵成长曲线”,用于后续教育干预参考。
但真正让林小满震撼的,是第二天收到的一份异常报告:
>**监测到一名用户连续使用时长突破小时(离线模式),期间未进行任何外部交互,仅反复播放一段童年录音。
>用户身份:贵州毕节某留守儿童,8岁,监护人为年迈祖母。
>录音内容:母亲三年前离家打工前的最后一句话:“乖乖听话,妈妈明年回来给你过生日。”**
她立即调取数据,发现这孩子每天都在“你说的世界”里重建同一个场景:一间老屋、一张木床、墙上挂着日历,日期永远停在“2019年6月15日”??他母亲承诺归来的那天。
他在房间里放满了蜡烛,说:“妈妈怕黑,我给她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