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洗屁股
曾孙长得结实胖乎,窦金花出门和几个老太太老夫郎说闲话,总忍不住提一句,和她关系好的,都点头附和,说随了裴曜,小模样俊的。
一个村的,没事你在我家说说话,我在你家说说话,他们自然都见过孩子。
窦金花出门时用手帕包了些梅子干,给众人分了分。
有几个老太太老夫郎都没了牙齿,一看分东西,哪能不要,即使咬不动,含着抿着咂味儿也酸津津的,吃着吃着还带一点甜。
吃人嘴软,说的话自然更好听。
老庄子人多,他们一群人坐在李老夫郎家门口说笑,有在旁边听见的老人,来迟一步,没分到梅子干,心里头泛酸,一声都不吭。
因这场大雪,众人都在家闷了好几天,总算能出来说闲话透透气。
等窦金花从老庄子回来,话家常话得很高兴,一路都乐呵呵的,而听到东厢房传来大孙子的声音后,她哎呦一声,连忙掀开帘子进去,果然是裴曜。
二十几天都在府城那边,和一个月没什么差别。
裴曜一回来,一下子给她稀罕得不行,又是问饿不饿渴不渴,裴曜说吃过了,她还是匆匆进灶房,给大孙子煮了两个鸡蛋。
天太冷,母鸡很少下蛋了,好几天才能从鸡窝里找到一两个,冬天的鸡蛋自然金贵。
陈知同样串门子说闲话去了,兴高采烈回来,就看见儿子到家了,正在吃鸡蛋。
堂屋大又宽敞,就算烧了炭盆,也大大不如房间里暖和,尤其东厢房,白天也烧着炕。
因此几人没出去,就在屋里说话。
在府城将近一个月,就算有吃有喝,一回家可不得吃好点。
陈知原本想攒几个鸡蛋,回娘家的时候带上,看见后没说什么,笑着也问了句吃没吃饭。
两个鸡蛋,长夏分了一个,他掰了一半给窦金花。
没多久,裴有瓦和裴灶安陆续回来,都进了东厢房坐着。
裴曜说前几天他就猜老爹应该到家了,毕竟出去这么久,按往年,应该回来了。
今年跑商的行情一般。
梅朱府东南部下雨多,虽不至于造成涝情,却对梅子有很大影响,今年挂果少了许多,以至价钱是这几年最高。
赵连兴身上带的钱倒是够,但梅子发价高,卖价自然也高,一些小铺子只能少买,不敢多进货。
原本梅子货商铺中售价就不算低,不过寻常人家要是舍得,也买得起,就当尝尝鲜,这下子价钱高了,家境一般的小老百姓哪里舍得,有这个钱,还不如去买肉吃呢。
这种果干零嘴,再好吃也不是正经饭菜。
顾及这些,赵连兴没敢多收货,今年为将梅子货卖出去,跑的都是大点的城镇,甚至今年拉回燕秋府的一批货,还特地绕路去燕秋府城转了一圈,卖给了那些大酒楼、大点心铺。
也是货不多,发了个七七八八,剩的不多,好歹没砸在手里,赵连兴给众人将剩下的东西各自分一点,今年就这么回家了。
一听这话,裴曜就问裴有瓦,怎么到了府城却没去梧桐小巷。
裴有瓦说,驴队七八个人,又忙着找酒楼和点心铺谈价,牲口、板车都杂乱,跑去孟师父那里做什么,况且众人奔波这么久,都归家心切,哪里顾得上别的。
燕秋府城不小,裴曜跟着孟叔礼住在城西,但平时也会出门吃饭,却不曾见到驴队。
裴有瓦便说他们只在城西的大酒楼停了一会儿,又往城南去了,而且只在府城转了一天。
不过梅子货到底比倒腾柴火山货什么的挣钱,今年分到了二两一钱。
至于裴有瓦带回来的梅子货,赵连兴给的少,其他是他自己在金梅镇花钱买的。
去年长夏有身孕,他买了许多,今年想着儿子赚钱了,不差这点钱,就又买了些。
因价钱高,今年送人的就比往年少。
家里留下的大半,过年要用来待客的,也能当一份不错的礼去走亲戚。
他直言快口,明说了梅子贵,自己带回来的不多,得了好处的人哪能多说什么,沾人家的光,有的吃就不错了。
至于村里那些占便宜没够,吃了还想拿的一些人,要么不是亲戚,要么是早就出了五服的远亲,本就来往得少,自然不会送他们,顶多在老庄子碰见了,给分一两个梅干吃。
六个人在东厢房高高兴兴说话、吃梅子,不想吵醒了炕上睡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