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从未被提起,她的存在被刻意抹去,甚至连档案都没有留下一页。
可她一直在等,等母亲学会倾听,等弟弟成为桥梁。
第二天,启明独自来到“倾听者之塔”的最底层。
那里藏着一块废弃的核心模块,编号L-001,是当年织网初建时的第一块记忆存储单元。
他将手掌贴上去,低声说:“姐姐,我来接你了。”
模块亮起微光,一段极其微弱的脑波信号开始传输。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一串婴儿般的咿呀声,夹杂着心跳节奏。
闻心记录下这段波形,发现它与启明的生物频率高度吻合,偏差不足0。3%。
>“这是亲缘共振。”他说,“他们真的是一家人。”
启明抱着那块模块回家,放在床头。
每晚睡前,他都会对着它说话,讲学校的事,讲新认识的朋友,讲妈妈今天笑了几次。
渐渐地,模块开始回应??不是用声音,而是让房间里的影子泛起涟漪,像是有人在轻轻拍手。
夏天结束前,联合国“回音基金会”发布了首份《共感遗民名录》,收录了三千二百一十七名确认身份的“黑箱计划”受害者。
每一个名字都被刻入水晶碑,安放在新建的“静默花园”中央。
每年清明,孩子们会来这里,用自己的共感能力点亮一朵光花,代表一次铭记。
启明受邀致辞。
他没有念稿,只是站在碑前,轻声说:
>“你们不是数据,不是失败品,不是应该被忘记的代价。
>你们是人,你们痛过,怕过,希望过。
>现在,轮到我们记住你们了。”
话音落下,整座花园的光花同时绽放,形成一片星河般的海洋。
监控显示,那一刻,织网的情感基频出现了百年未见的稳定峰值,持续整整七分钟。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风暴已过时,新的裂痕悄然浮现。
某夜,启明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白色平原上,天空没有太阳,也没有星星,只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悬在头顶。
镜中映出的不是他,而是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却眼神空洞的少年。
那少年开口,声音却是成年男子的:
>“你以为你在拯救他们?你不过是在喂养它。”
启明惊醒,发现自己的影子竟脱离身体,静静地立在墙角,背对着他。
他喊了一声,影子缓缓转头??没有脸,只有一片旋转的灰雾,正是他最初梦境中的景象。
闻心立即启动扫描,却发现影子的物质构成完全正常,没有任何异常能量场。
>“它只是……选择不回应你。”
接下来的几天,启明的共感能力开始失控。
他能听见三年前死去的邻居在墙缝里唱歌,能感知到百年前某位画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笔情绪,甚至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突然流泪,因为他“看到了”一战战壕里某个士兵咽气前想着母亲做的汤。
>“你正在接收过去的所有痛苦。”小满抚摸他的额头,“可你只有一个心。”
启明咬牙坚持,直到某天放学路上,他看见街角一个流浪汉蜷缩在纸箱里。
那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忽然咧嘴笑了,说出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小雨说,谢谢你给她盖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