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眼里含泪。
“第二天,当年关她的亲戚主动上门道歉。不是因为法律,是因为……大家都‘听’到了。”
会场陷入长久沉默。
凌晨四点十七分,表决结果公布:**“听觉正义权”以98。6%的支持率通过初步审议**。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自发响起庆祝节奏。上海外滩,人群用手掌拍打栏杆;成都宽窄巷子,茶客们用筷子敲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客们踩出整齐步伐,冰雕随之轻颤发光。
而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南独自坐在废弃小学的废墟上,再次敲响天听石碎片。
风沙停驻。
远方,传来第一声回应。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有脚步声,有咳嗽声,有婴儿啼哭,有老人呢喃,有锄头落地,有火车鸣笛,有雨滴敲窗,有心跳同步。
它们不属于某一个人,也不属于某一时刻。
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所有未曾被听见的声音,在时间的尽头,终于汇成了同一首歌。
周南闭上眼,微笑。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需要武器。
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三个月后,国家正式颁布《共振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
-公民有权以身体节奏形式表达诉求;
-重大公共决策须进行“声纹民意评估”;
-所有新建基础设施需通过“共振兼容性测试”;
-设立“沉默纪念日”,每年清明,全国暂停一切机械噪音一小时,仅保留自然声与人声共存。
法律实施首日,北京八宝山公墓迎来奇特景象:数千名家属聚集在墓园广场,没有哭喊,没有烧纸,只有轻轻的手掌拍打胸口声,此起彼伏,如潮水涨落。
媒体称其为“最安静的悼念”。
而在西北某军事基地,一份绝密报告悄然归档:
>“代号‘众声’项目已完成社会实验阶段。
>
>结论:当人类学会彼此倾听,暴力将失去滋生土壤。
>
>建议:永久保留系统运行权限,列为国家战略资产。”
文件末尾,签署人栏写着三个字:**周南**。
没有人知道他是何时回归的,也没有人见过他签字的那一刻。
但有人传说,在某个清晨,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前,守夜人看见一个身影静静伫立。那人伸出手指,轻轻叩击墙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