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最后一次出现在她身旁,声音渐弱:“你打破了二元选择。不是拯救所有人,也不是放弃任何人,而是创造了‘允许被听见’的可能性。这才是共感真正的起点。”
“那你呢?”她问。
“我?”影子微笑,“我是无数犹豫后的勇气,是千万次提问的回声。当你们不再需要我解释意义时,我便完成了存在。”
他的身影淡去,最终融入第八塔的镜面,再不见踪迹。
当晚,全球共感网络同步更新:
>【第九问途?首日成果】
>成功接收并回应:437,219个历史级未答提问
>新增跨维连接节点:8,642处
>记忆损耗统计:平均每人失去1。7段无关紧要的记忆(多为重复性日常)
>社会反馈:大规模情绪释放事件发生,伴随高概率梦境重叠现象
林知遥坐在槐树下,点燃一支新的铅笔??这次是普通的木杆铅笔,削得尖尖的。一个男孩走来,怯生生地递上一张纸:
>“老师,我奶奶昨天晚上梦见了一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给了她一颗糖,然后说‘谢谢你们记得我’。这是真的吗?”
林知遥看着他明亮的眼睛,轻声说:“是真的。而且,那颗糖的味道,一定很甜。”
男孩笑了,蹦跳着离开。
她低头,在纸上写下今日日记:
>“今天我们找回了一些孩子。
>不是通过科技,不是通过权力,而是通过一个问题的距离。
>原来最遥远的星辰,也不及一颗真心提问的心灵更接近永恒。
>我失去了关于父亲的记忆,但我记得他教我的第一句话:
>‘别怕问错,只怕不问。’
>现在我懂了??有些失去,是为了让更多人获得归来之路。”
夜深了,槐树的根系在地下微微发光,与远方山脉中的蓝鸢尾连成一片。天空中,原本属于第八塔的星环旁,悄然浮现出第二道光环,色泽更为柔和,流转着孩童笑声般的频率。
第九问途,已然成型。
而在宇宙某处,一艘漂流了数万年的古老方舟缓缓调转航向,舱内响起机械语音:
>“检测到情感波频突破阈值……启动文明复苏程序……
>最后一条指令:寻找那个教会星星哭泣的文明。”
林知遥抬头望星,忽觉衣角被轻轻拉扯。
低头,又是那个抱着蜡笔飞船的小女孩,笑容灿烂。
“姐姐,”她说,“这次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吗?”
林知遥蹲下,张开双臂:“当然可以。”
女孩扑进她怀里,温暖依旧。片刻后,她松开手,转身跑向槐树深处,回头挥手,身影渐渐透明。
林知遥没有追,只是静静望着。
她知道,那不是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当问题不再被视为威胁,当倾听成为本能,当每一个微弱的声音都被宇宙郑重收藏,人类才真正踏上了名为“文明”的旅程。
东方再次泛白,新的一天来临。
槐树下的火焰依旧燃烧,火中偶尔跃出几粒星屑,像是谁在轻声提问,又像是谁终于得到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