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迹舟又看向江萌:“结局是好的吗?”
“好像不太好,”江萌坦诚地告诉他,“但是……”
“但是?”
“但是这个只是上册,下册还没写出来呢,可能是好的。”
她低了眼睛,说:“应该会好起来的。”
一声比一声轻:“还会再见的。”
陈迹舟正打算继续翻下去,江萌难为情地啪一下合上,嘟哝说:“你别在这里看啊,好尴尬!”
他失笑了一声:“好,我带回去慢慢欣赏。”
他们站在那里,不再说话。就像坐在粗糙的皮卡车上,夜幕降临,听着歌唱到头的最后时分。
淡淡交汇过,各不留下印。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振。
故事一如这样进行到了最后的篇章。
陈迹舟也想和她说些什么。
不爱我也没关系——
他说:“要好好爱自己。”
陈迹舟告诉她,“以后不管到哪里,都要把你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知道吗?”
江萌点了头,“我会的。”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回家。
他们重复了一件做了十几年的事情。
她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让她难安、痛苦、酸楚,想留住脚步,停止往前行进的动作。
可是前方总有分岔路。
她想,他是一个满分的朋友。
很少有人会让江萌产生绝对放松的姿态,陈迹舟算一个。在他面前她不用斟酌权衡,想法都可以脱口而出,她也不用强颜欢笑希望得到夸奖。
因为知道,不讨好也不会被抛弃。
有一次,江萌写作文偷偷写到陈迹舟这位朋友,她的笔动得很快,要赶时间,于是在“像”这个字后面停顿不足两秒,就迅速在方格里填下了“归宿”两个字,潜意识竟然替她将这种感受形容为一种归宿。
虽然后来再回看时,有些震惊和不屑。
归宿和家是不一样的。
会让她放弃思考所有的应不应该,不顾一切地紧紧跟随。
不过更重要的是,不跟随也没有关系,她只是存在,便自会等来一场温暖的包容。
漫长岁月里,千千万万次-
高考下了雨,最后一天才堪堪出了点太阳。
结束的那个晚上有人撕书,教学楼的氛围乱成了一锅粥。
江萌不疾不徐地吃了个饱饭才回班。
她回去时,黄昏落日,隐隐在长廊显现。
江萌往教室走,班长从她反方向过来:“宋子悬,你还在收拾教室吗?”
宋子悬不用高考,但他过来,想跟大家道个别。
他没有回答她的话,指了指教室门:“有个礼物,是给你的。”
江萌好奇:“你给我的吗?”
“不是。”他想了一想,怎么解释呢?算了,“你自己进去看看吧。”
江萌很快推门进班。
她走的是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