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皆起身,各自行礼:“臣叩见陛下。”
“陛下万福。”于是京中茶余饭后,近来多了桩新鲜谈资。
宁远伯府忽然要接回一位三小姐,听闻是因为娘胎里带了弱症,一直在京郊别庄养病。因算命的大师批语,三姑娘长成前不宜多见生人,所以伯府并未对外宣扬。
外人看个热闹,与宁远伯府相熟的世家倒都没听说过这桩旧事,不免觉得稀奇。
只是在立冬宴上,宁远伯夫人以帕拭泪,说起自己苦命的次女时情真意切,在场诸人无不为此动沈。
虽说这位沈三姑娘身世曲折了些,但细想下来,宁远伯府嫡脉本就枝繁叶茂,这一代长成的姑娘个个出挑,伯府总不至于无缘无故再认个嫡女回来。
算算年岁,沈三姑娘业已及笄。此番归家,怕是不久后便要议亲。
宫中,向菱向萍领着丫鬟们收拾行囊,她们奉帝命陪伴姑娘回宁远伯府。
向菱细心清点着单子,呈于沈幼宜面前:“姑娘看看,可还有漏了什么?”
沈幼宜简单翻了两页,一丝一缕皆帝王所赐,宫中事事周全。
她摇了摇头,向萍笑着接口道:“姑娘是回家,若有什么缺的也能立时补上。”
虽说是个冒牌的伯府千金,但由帝王作保,殿中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沈幼宜翻过一页书,她原本来历不明,贸贸然住入这座华丽殿宇,怎么看都像是为人禁脔。
但向菱、向萍为首,殿中上下从未对此闲话过半句。帝王安排予她的这二位姑娘,皆是可用之人。
向菱年长,行事沉稳。
至于向萍,沈幼宜笑了笑,还很有说书的天赋。
在她煞有介事的猜测下,自己这位“沈家小姐”,是因种种原因受家族排挤,不得已在别庄长大。
因缘际会她结识了帝王,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帝王为她做主,令她风风光光归家。
沈幼宜瞧着向萍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同她的菱姐姐一起,陪她在沈府后宅博出一番天地,拿回属于沈三姑娘的一切。
沈幼宜哭笑不得,最后也没有解释。
向菱道:“陛下晚间要过来,姑娘不如早些准备?”
“嗯,陪我去择身衣裳吧。”
衣橱中多的是未上身的新裙裳,沈幼宜瞧镜中的自己,几日的功夫,眉眼间的神态已经说不清有哪些不同。大概除了样貌,连心境也随之适应回去。
此间视野开阔,沈幼宜知道陛下与宣国公世子有正事要议,便一礼先行告退。
她想了想,上一回三人聚于一处,都忘记是何光景。
风吹动女郎鬓边步摇,谢明霁很快收回目光。
在宫中数月,往来礼仪之中,她十足十有了贵女模样。
怎么有人和自己儿子说话都那样一板一眼,太子在人前威风,可到了元朔帝面前,却连大气也不敢出,这其中固然有险些被撞破的因素,可她阿耶和阿兄说话就不会这样。
“我想陛下一定和庙里金银塑身的偶像一样庄重,规行矩步,说话听起来和教我念书的先生一样累,也不知道您的娘子儿女什么时候能得到个笑脸。”
元朔帝的神情冷了下来,却没教她瞧见,温声道:“要宜娘给朕献舞,可真是难为你了。”
她之前身边的郎君大约一个比一个俊秀,会低三下四地哄女郎高兴,骤然遇见太子的长辈,对他当然生不出一丝一毫的情意。
他忽而生出些恨,她的失忆症怎么这时候就不发作?
沈幼宜一时失笑,她还不至于听不出他的恼怒,不介意哄一哄他,柔声道:“哪有的事情,我见了陛下一下就后悔了呀,当时怎么就没壮着胆子地瞧瞧您的脸,否则我早就想……”
第68章第68章
沈氏一族落魄多年,没收的田产存银虽被发还,可归还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意料之内的损失。
纵然改判无罪,也不可能回到昔日的荣光,宗族凋敝,官吏猜度着贵人们的心意,便也轻慢了许多。
长安城内的宅邸已经归于他人,珍玩字画亦有缺损,沈玉璞与柏氏得了这条性命已然是万幸,两人失去了唯一的亲生女儿,甘愿回乡,长子虽说留在京师,可他生活俭朴,租赁一处小院子也就够了。
阿耶被还自由身的时候,沈幼宜听太子说起过一些家里的事情,他对萧彻的情意尚无知无觉,有心在她面前邀些功,逗着她开口,试图教她撒娇献媚,便答应再为她将那些缺失的财物补全。
但她那时早就暗中生怨,并不愿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对太子低声下气,求他帮忙出头,便贤惠地教他不必为这一点东西多费心思,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些。
连太子妃也不想做了,那个宅子爱归谁就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