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万历明君 >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6页)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6页)

他想了想,却没立刻做出什么激进批示,只嘱咐道:“官职照旧,先隔绝出新政工作外,等武功山会后再说。”

顾宪成闻言倒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应声。

说罢这事,他迟疑片刻,再度开口道:“陛下,何侍郎对鼓动百姓的流言颇为在意,曾与微臣商议过,我等都以为,光是查封报邸,清退有柔克倾向的主官,恐怕都只是扬汤止沸。”

你明对于形成规模的产业,掌控力都很有限,更别提这种根植于士林的高端产业了。

朱翊钧闻言也不弯绕,径直问道:“顾卿,你是无锡人士,可有赐教?”

东林党虽然普遍喜欢空谈道德,走了错路,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士人是真具有家国情怀的。

所以经过改造的顾宪成的视角,很有参考价值。

顾宪成见皇帝这般客气,也是受宠若惊,慌忙回道:“臣微末才学,愧不敢当。”

“臣的浅薄想法是,士林总有风议,我等不去发声,必然被外道流言裹挟。”

“与其任由彼辈四处点火,不如我等登高一呼,拨正视听!”

朱翊钧闻言,忍不住笑了笑。

不愧是东林党的党魁,在舆论方面的敏感性确实毋庸置疑。

他点了点头:“继续说。”

顾宪成接上一口气,娓娓道来:“臣以为,应当对南北纷争,溯本追源。”

“要知道,自永嘉南渡以后,南北之争才逐渐成的显学。”

“可三代以降,天下主流,本就是从东西之争。”

“周灭商后,便是以陕为界,东西分治——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无论是先秦与山东诸国的对峙,还是此后的楚汉逐鹿,都延续了东西对立的格局,楚河汉界,尽显神髓……”

听到这里,朱翊钧突然抬手打断。

“停停停。”

顾宪成茫然抬头,不知所措。

朱翊钧揉着眉心:“卿的意思是,要在报纸上,从三代溯源到永嘉南渡。”

“说明地域对立,是如何从地理层面,变成政治、文化层面的由来与演变,旨在消解南北对立的情绪根基,转而进入国家治理上的理智探讨?”

顾宪成如觅知音,连连颔首。

朱翊钧却一脸无语,转向一边的魏朝:“魏大伴,顾卿叽里咕噜一大堆,你听得懂么?”

魏朝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顾宪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奴婢愚钝。”

朱翊钧这才对顾宪成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道:“好叫顾卿知道,市井舆论不比咱们当初论道,人人都是大儒。”

“在民间,通俗易懂的戏谑调侃,从来都比长篇大论的严密论证,来得更有煽动性。”

“你知道朕……朕的先行官前日回徐州的时候,适逢其会帮扶老人,人家怎么说么?”

“围观的好事者说,别以为北人体格高大,就有资格怜悯南人,要相信南人力量。”

“待朕的先行官袖手之后,好事者又说,北人就是这样,心无慈悲,袖手旁观,不如南人善良细腻。”

朱翊钧两手一摊:“顾卿,你的长篇大论,能比人家好理解么?枯燥乏味的引经据典,能比人家诙谐的说辞更易让百姓分享么?”

顾宪成怔然。

他虽然不懂什么叫理解成本,什么叫趣味性,但确实立刻便想通了皇帝说的道理。

“就某一儒学观点与同道议论钻研”和“把某一理念大规模宣扬给百姓”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深谙士林那一套,却未必适应民间舆论。

想到这里,顾宪成颇有些难堪地拱手受教:“陛下教诲,臣醍醐灌顶!”

朱翊钧摆了摆手:“路数没错,回去再想想具体的法子吧,待朕行至南京,再重新报来。”

舆论的高地确实需要占领,甚至和朝中反柔克之事,是相辅相成的上下两条线。

事情千头万绪,干脆一股脑扔给何洛文、顾宪成这批先行官先研究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