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学子齐声朗读。
老人泪流满面:“今天,我终于能把她的名字,堂堂正正地说出来了??她叫沈秀英!”
掌声雷动。
与此同时,海外传来消息。
陈小砚在东海孤岛建成“言脉学院”主殿,招生首日便收到来自西域、南洋、漠北的三百余名女童报名。她们中有商贾之女、渔家孤女、战乱遗孤,甚至包括几位前朝宫女的后代。
学院第一课,是听海底古城传来的古老鼓声。
据陈小砚描述,每当鼓响,礁石缝隙便会浮出文字,皆为失传已久的女子箴言。其中一句刻于主殿石柱之上:
>**“吾声虽微,足以撼山。”**
而在京城,林昭雪已升入言脉学堂高阶班。她的论文《论姓名与人格权之关系》被皇帝亲自批阅,赞为“直指根本”。
某日放学归家,她发现门口站着一位陌生少年,背着青铜镜,眼神温和。
“你是……陈哥哥?”她试探地问。
少年微笑点头:“你母亲的故事,阿芜都告诉我了。我想来看看,那个说‘要做沈云卿的女儿’的小姑娘,如今长成了什么样。”
林昭雪红了脸,随即挺直脊背:“我现在不只是沈云卿的女儿,我还是言脉学院预备生,将来要研究如何用音镂技术保存濒危方言。”
陈小砚大笑:“好!等你毕业,来岛上任教吧。”
这一年冬至,阿芜独自登上观云台。
夜空清澈,星河如练。她取出水晶铃舌,轻轻一振。
铃声未响,心音先起。
她听见了。
千万个声音从大地深处涌来??有织机旁哼唱童谣的母亲,有田埂上背诵诗书的少女,有战场上报效家国的女兵,有灯下撰写医案的医师……
她们不再沉默。
她们正在说话。
阿芜仰望星空,轻声回应:
“我在听。”
风过耳畔,仿佛传来沈知微的低语:
>“七关已启其三,余者待续。
>言脉不绝,薪火不止。
>我的女儿们,继续前行。”
她闭上眼,任寒风吹动衣袂。
远处,第一缕晨光正穿透云层,洒向这座渐渐苏醒的城池。
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这场无声的革命,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