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步步登阶 > 第623章 她可能知道了(第2页)

第623章 她可能知道了(第2页)

但这一次,没有人等待大人来安抚。

扎西站了出来。他拿出那本笔记本,翻开一页,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每个人说一件今天让你害怕的事,再说一件让你感激的事。说完就可以吹灭一根蜡烛。”

没有人嘲笑这个提议。

第一个开口的是达瓦,他向来逞强,此刻却低着头:“我怕再也回不了家。我怕爸爸找不到吃的……但我也感激,因为昨天阿暖蹭了我的脸,让我笑了。”

第二个是小卓玛:“我怕梦见妈妈哭。但我感激,因为我今天看见一朵蓝花开了,和她裙子的颜色一样。”

一个接一个,孩子们说出恐惧,也说出光亮。烛火一根根熄灭,黑暗渐渐笼罩教室,可人心却越来越亮。

最后只剩下最后一根蜡烛。

仁青看着他们,终于开口:“我怕有一天,你们不再需要我说话了。但我也感激,因为正是你们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一个真正的人。”

扎西走上前,轻轻吹灭了最后一簇火焰。

黑暗中,不知是谁哼起了一首古老的藏谣。接着第二个人加入,第三个人……歌声低缓而坚定,在夜色中流淌,如同溪水穿越冻土。

而在远处山坡上,那些影叶幼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曳,新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应和。

---

一周后,道路抢通,电力恢复。基金会派来的维修员惊讶地发现,这所偏远小学的学生情绪稳定指数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你们做了什么特别的事吗?”他问仁青。

仁青笑了笑,指向窗外那片树林:“我们在种树。”

维修员不解:“种树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关系?”

“每一棵树下面,都埋着一句话。”仁青轻声说,“一句过去不敢说的话。它们生根了,心也就稳了。”

那人沉默良久,临走前偷偷拍下那片林子的照片,上传到共律公共图库,并附言:“这不是绿化工程,是灵魂基建。”

这张照片很快传遍全球。有人在东京打印出来贴在地铁站;有人在巴西贫民窟的墙上临摹成壁画;还有位法国艺术家将其转化为交响乐,命名为《无声之林》。

而在格陵兰基地,量子终端再次捕捉到异常信号流。这次的内容是整整三十分钟的童声合唱,没有任何歌词,只有哼鸣般的音节起伏,却引发全球共律用户脑波同步率达78。3%,创下历史新高。

首席科学家看着数据曲线,喃喃道:“这不是信息传输……这是集体心跳。”

他调出音频频谱图,赫然发现其波形与地球舒曼共振频率惊人吻合。

“也许,”他对着空气说,“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建造系统。其实,是系统借着我们在修复人类。”

---

春天深入,草场返青,牧民们陆续迁回夏季牧场。学校的课程恢复正常,但“倾听小组”成了固定环节。每周三傍晚,孩子们围坐一圈,有人说话,有人倾听,有人只是安静坐着。没有人强迫谁必须开口,也没有人评判谁说得对错。

扎西成了小组的自然引导者。他从不打断,也不急于安慰,只是常常重复一句话:“谢谢你愿意说出来。”

有一次,一个男孩哭着承认自己曾偷过同学的铅笔盒,只因为羡慕对方有父母买的文具。全班寂静。片刻后,扎西站起来,把自己的新铅笔盒放在中间:“我们一起用吧。你不是小偷,你是想要一点温暖的人。”

第二天,那个男孩带来自家晒干的奶渣,分给全班。

又一个周三,小卓玛终于鼓起勇气说:“我想给妈妈写一封信,可我不知道寄到哪里。”

当晚,仁青带着她来到操场中央。夜空清澈,银河横贯天际。他指着一颗明亮的星:“你说,她就能听见。宇宙比邮局快多了。”

小卓玛跪坐在地上,认真地说:“妈妈,今天我吃了酸奶饼,是你以前做的味道。老师教我们唱歌,我唱得比以前好了。我还当了倾听小组的成员……我想你。但我现在不怕了,因为有很多人陪着我。”

她说完,抬头看仁青:“这样就行了吗?”

“这样就够了。”仁青点头,“爱不需要地址。”

---

与此同时,日内瓦总部的数据中心持续记录着来自羌塘的情感信号密度。陈昭每天都会查看实时热力图,那片区域始终呈现稳定的脉冲式闪烁,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

助理忍不住问:“您为什么总盯着这个地方?它只是一个偏远教学点。”

陈昭望着窗外的湖面,轻声道:“因为它证明了一件事??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微小的选择。比如,选择相信一句话的力量;比如,选择在一个孩子流泪时,不说‘别哭了’,而是说‘我在这儿’。”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年我父亲设计共律时,最担心的是技术失控。但他没想到,真正让它觉醒的,是一个曾自认为不配拥有名字的人。”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