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在梦见他爬出水面,问我:‘为什么?’
>现在我终于敢说:
>对不起。”
字迹落成刹那,井中金光暴涨,一朵通言花破石而出,花瓣层层展开,散发出类似檀香与泪痕混合的气息。
林守言闭目,感受着那一声“对不起”顺着血脉流入言川。他知道,某个遥远的地方,或许有一个老妇会在梦中看见儿子微笑离去;或许有一座孤坟前,野草会开出紫色小花。
言语,终究完成了它的救赎。
数日后,京都突发异象。
皇宫上空乌云密布,却无雷电,唯有一面巨大铜镜悬浮半空,镜面流转无数文字,皆是近年来民间上传的忏悔、控诉、祈愿与感激。百姓仰头观看,有人痛哭,有人跪拜,更多人默默取出随身铜镜,照向天空。
新帝登楼,望见镜中浮现一行字:
>“你曾沉默,但你终将开口。”
他潸然泪下,当场宣布:自即日起,每年春分定为“启言节”,全国休务一日,百姓可自由书写心声,投入各地设立的“回音井”,由赎言堂专人收录,汇编成《万民心录》,藏于万人史阁。
消息传开,举国响应。
江南村落,林清露带领学生们在院中挖了一口小井,命名为“微光井”。每个孩子都将写下一句话,埋入井底陶罐。十年后再启封,看当年稚嫩之声,是否仍在回响。
西北老兵收到消息,召集百余名老兵遗属,在边关立碑,碑文非朝廷敕令,而是十万民众联名签署的一句话:
>“我们不说仇恨,但我们永不忘记。”
东海沉音塔前,渔民们将新捕的鱼放归大海,口中默念亡者之名。海面浮现出一片花海,竟是通言花在咸水中绽放,奇迹般存活。
这一切,林守言都“听”到了。
他依旧静坐井边,身形日渐透明,仿佛正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某夜,月色清明,一只萤火虫飞来,停在他肩头。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很快,整片森林亮起点点微光,如同星空坠落人间。
萤火虫们围着初语井飞舞,轨迹竟勾勒出一行字:
>“谢谢你,让我们重新学会说话。”
林守言抬头,嘴角微扬。
他缓缓抬起手,最后一次在地上写字:
>“不必谢我。
>谢那个,在黑暗中仍不愿闭嘴的你自己。”
字迹写完,他身体轻轻一颤,如烟消散。
风过林梢,井水无声。
但就在那一瞬,天下所有正在书写的笔尖,同时微微发烫;所有盛开的通言花,齐齐转向南方,仿佛在行最后的礼。
多年后,通言书院的课本中记载:
>林守言,字知音,江南人。
>少时困顿,得异人授《辨音经》,悟言语之道。
>历十载风雨,开赎言堂,建万人史阁,启言川之门。
>晚年舍声于初语井,魂归言川,化为永夜之灯。
>其志曰:
>**“纵天地失声,吾心犹鸣。”**
春来时节,书院孩童常问:“先生,什么是‘心言’?”
林清露总会指向窗外。
那里,一朵通言花正迎着细雨绽放,花瓣剔透,映着天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又像一句穿越千年的低语:
>“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