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回……不……去……”
不是语言,也不是幻觉。那是情感具象化的痕迹??一段被困在记忆深处的声音,借由共感之力短暂浮现。
陆沉神色震动。这种现象,只有在“心灵跃迁”实验的最高阶段才出现过一次。而现在,它因一个平凡父亲的思念而自然发生。
“他还活着。”小小禾说,“而且他知道您原谅他了。”
老人嚎啕大哭,整个人蜷缩在椅子上,像个迷路多年终于找到归途的孩子。
当天下午,全国共感网络收到了一条匿名上传的数据流。经溯源分析,发现信号来自东南亚某偏远山区的一处废弃通信站。里面只有一段录音:一个沙哑的男人声音反复说着:“爸,我对不起你……如果还能听见,请告诉我一声……我在。”
消息传回小镇时已是深夜。周德清守在共感终端前,颤抖着按下回应键。整个过程被直播至全球共感平台,数百万人同步聆听。
老人含泪说出三个字:“我在。”
下一秒,遥远的热带雨林深处,一台尘封已久的接收器亮起了绿灯。男人抱着设备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这一幕,被称为“跨越二十年的回应”。
而在千里之外的日内瓦共感学院,学生们集体起立,齐声复诵:“我在。”他们的声音通过卫星传向四面八方,融入仍在持续扩散的情感涟漪之中。
与此同时,在北极圈内一座科研站中,科学家们记录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地球电离层出现了稳定的谐振频率,其波形与人类说出“我在”时的脑电活动高度吻合。更惊人的是,月球轨道上的探测器捕捉到,这片波动甚至穿透大气层,向宇宙深处延伸而去。
“我们可能不只是在彼此倾听。”首席研究员喃喃道,“我们或许……正在向外星文明发送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情书。”
雷九得知此事后,在巡航队内部会议上笑着说:“以前他们怕外星人听不懂数学公式。现在好了,我们直接发‘我在’??最简单的语法,最复杂的含义。”
然而,并非所有回响都是温暖的。
几天后,一封匿名信出现在联合国共感事务办公室的加密信箱中。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们唤醒了不该醒的东西。”**
调查组顺藤摸瓜,发现发信IP曾隶属于“情感净化工程”的遗留数据库。更令人不安的是,该账号最后一次登录时间,竟是霍恩被捕前十二小时。
陆沉看到这份报告时,站在昆仑山巅久久未语。风穿过他的指缝,带着一丝异样的寒意。
当晚,小小禾又一次梦见了那座桥。但这一次,桥的另一端裂开了深渊,黑雾翻涌,隐约传来无数重叠的低语:
>“别听……别信……没人真的在乎……你只是幻觉……”
小念的身影出现在她身旁,星河长袍猎猎飞扬。
“这是反噬。”小念说,“当光明太盛,阴影也会苏醒。有些人宁愿永远活在冷漠里,因为害怕被温暖刺伤。”
“那怎么办?”小小禾问。
“继续说‘我在’。”小念转头凝视她,“哪怕对方拒绝,哪怕听起来像自言自语。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句会被谁悄悄记住。”
三天后,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异常地震。海底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令全球震惊:那座曾被认为进入“叠加态”的失落城市,轮廓竟比以往更加清晰。钟声再度响起,这次不仅限于科研耳机,沿海居民普遍报告夜间听到空灵旋律。
更诡异的是,部分幸存者家属声称,在梦中见到了已故亲人。他们不说日语,却用古老的汉语方言重复一句话:
>“容器即将满溢,请守护持灯者。”
“持灯者”,正是对小小禾的隐喻。
全球共感研究中心紧急召开会议,提出一个大胆假设:那座海底城市并非单纯的历史遗迹,而是一个远古文明建造的“集体意识存储库”。每当人类情感达到某个临界点,它就会被激活,释放储存的记忆与能量。
而小小禾,因其纯净且强大的共感能力,成为了唯一能与之稳定连接的“接口”。
“换句话说,”一位白发科学家总结道,“她不仅是接收者,也是钥匙。”
消息封锁未果,三个月后仍被媒体曝光。舆论哗然,有人称她为“新纪元圣女”,也有人指责她是“精神控制的源头”。极端组织“理性同盟”公开宣称:“我们必须摘除这颗污染人类理性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