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年底了,苏离去了梁文君那里。
在她那里看到了一匹匹漂亮的香云纱在风中飘扬,苏离的心在被治愈了。
深山云雾之中,一个小院子里飘逸的一片片红纱,美轮美奂。
苏离坐在小木凳子上,看着梁文君挽起袖子,浣洗着那些已经做成的香云纱。
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当成毕生的事业,真的很难得。
“等这些晒好后,我们就准备去Y国了。”梁文君从屋里拎着茶壶和杯子走出来,摆在石桌上,坐下。
她给苏离倒了一杯花茶,“制作时间有点。。。。。。
十二月的风穿过山谷,带着初雪前的凛冽。黄桷村的清晨格外安静,只有炊烟从几户人家的屋顶袅袅升起,像一条条通往天空的信笺。山谷学堂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薄霜,陈默早早起床,在厨房里煮了一锅红糖姜茶,端到每个孩子的房间门口。他知道今天不一样??江临川要出发去市法院递交最终版的监护权上诉材料,而张野将第一次以“拟被监护人”身份出现在法律文书之中。
他站在院子里目送江临川开车离去,车轮碾过结冰的小路发出咯吱声响。张野站在门廊下,双手插在旧棉袄口袋里,眼神紧跟着那辆远去的车,直到它消失在山弯尽头。
“他会回来的。”陈默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张野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可陈默知道他在怕什么??怕又一次被抛弃,怕程序走完却还是竹篮打水,怕自己终究不配拥有一个叫“家”的地方。
上午十点,HJ-90突然响起提示音。屏幕上跳出一条自动推送:
>【ID-7743上诉案立案成功】
>开庭时间:12月18日9:30
>地点: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
>备注:申请人需准备近三年心理评估记录、居住环境视频资料及两名担保人出庭作证。
陈默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手指微微发抖。他转身走进活动室,把消息念给所有孩子听。话音落下,屋子里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那个曾失语的女孩小满甚至站了起来,嘴唇微动,像是想说什么,最后只轻轻说了句:“江老师……加油。”
当天下午,省心理协会派来的咨询师林医生来了。她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说话温和,眼睛里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她带来一份厚厚的评估报告,是这三个月来对张野的心理追踪记录。
“他的依恋模式正在重建。”林医生翻着文件说,“从最初的回避型防御,到现在能主动表达情绪波动,甚至开始设想未来??这是重大突破。尤其是上周那次团体辅导中,他主动为小满挡下了其他孩子的一句玩笑话,说‘她不想听的时候,你们就得闭嘴’。那一刻,我看到了责任感的觉醒。”
陈默听着,眼眶发热。他知道,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是无数个夜晚张野蜷缩在床角哭完才睡着;是每次录音时声音颤抖却坚持说完;是在厨房学切菜时割破手指也不肯放下刀;是为了记住每个人喜欢的口味,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写下的“阳春面不要葱”“小满喝汤要吹凉”。
“你们做的不只是收留一个孩子。”林医生看着他,“你们在重新定义‘家庭’这个词。”
傍晚时分,江临川回来了。车子刚停稳,孩子们就围了上去。他笑着下车,摘下手套,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法院立案回执单的复印件,上面清清楚楚印着“张野”两个字。
“他们承认你了。”江临川把照片递给张野,“法律开始看见你了。”
张野接过照片,指尖在名字上停留了很久,仿佛确认这不是梦。然后他忽然转身跑进屋子,再出来时手里抱着一本皱巴巴的作业本。他翻开最后一页,上面用铅笔一笔一划写着:
>“我想有个爸爸。
>不是要他给我买玩具,
>是想有人在我做噩梦时,
>能坐在我床边说一句:没事了。”
江临川看着那行字,喉头猛地一哽。他蹲下来,平视着张野的眼睛:“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试着去做那个人。不一定完美,但我会一直在。”
张野咬着嘴唇,终于扑进他怀里,嚎啕大哭。
那一晚,山谷学堂破例开了火锅宴。陈默和几个大点的孩子一起剁肉、洗菜,张野执意要掌勺,说这是他“拜师第一课”。锅底沸腾时,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连窗外的寒风都似乎变得温柔了些。
饭吃到一半,HJ-90又响了。这次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消息:
>“我是张野母亲的老同事。看到新闻才知道她走了这么多年……孩子还好吗?如果可以,我想见他一面,哪怕远远看一眼。”
陈默愣住,立刻转给江临川。后者沉默片刻,回复道:
>“他现在很好。如果您真想见,请先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并签署保密协议。这不是拒绝,而是保护。”
消息发出去后,屋里恢复了喧闹。只有陈默注意到,张野虽然还在笑,但握筷子的手微微发紧。他知道,有些伤口看似愈合,触碰时仍会渗血。
第二天清晨,陈默独自去了后山。他带上了那支录音笔,站在老槐树下按下播放键,听自己一个月前说的话。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天地也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