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被废为庶人的消息传来,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均州。”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已经南下,甚至都走到黄山了,又被喊了回去,至此,被幽禁在南宫。”
“以上,是赵元佐的情况。”
“再说说次子赵元僖。”
“赵元佐因为一系列的事情,就算赵光义宠爱,最后也没办法被立为太子。”
“父子俩搞的太僵了。”
“於是乎,就有了赵元僖的事。”
“在大號废了之后,赵光义就有意的开始培养小號,就是这赵元僖。”
“按照惯例,赵光义先封了赵元僖开封府尹,”
“赵元僖就比他哥赵元佐薄情寡义的多。”
“他先是在赵元佐面前,挑拨赵光义与赵元佐的关係,说什么父皇设宴,就是没有请你,你气不气?”
“赵元佐格局就比赵元僖高多了,赵元僖是在爭储,而赵元佐,早就不想在这冰冷冷的皇宫了,於是顺势而下,烧了皇宫,被贬。”
“而赵元僖,自然而然也就上位了。”
“自古以来,爭储的事情就屡见不鲜。”
“赵元僖这么做,那赵恆,赵元份,赵元杰这些弟弟,自然也有样学样。”
“然后,赵元僖冷不丁的就被弹劾了。”
“这弹劾赵元僖的,是个御史中丞,而这御史中丞背后是谁,就不清楚了。”
“因为这人弹劾了赵元僖后,赵光义的確处罚了赵元僖,但那弹劾赵元僖的,也被罢免了御史中丞一职,外放当官去了。”
“由此一事看来,那些非赵元僖一派的就知道了,光是弹劾赵元僖肯定是不够的,有皇帝撑腰,弹劾顶什么用?”
“同时,赵元僖一系的也藉此事情,明白了朝堂之中,还是有敌人的。”
“於是乎,支持赵元僖一系的,如左正言、宋沆等人就联合上疏,要皇帝立赵元僖为太子,甚至,连宰相吕蒙正,也是赵元僖这一系的。”
“这些人联名上疏,就是要坐实太子之位。”
“免得有些人还別有用心,还想爭储。”
“但他们这么做,就有些急功近利了。”
“宋朝的背景是五代十国过来的。”
“別说五代十国了,就是五代十国之前那个朝代,到了中后期以来,就很少立太子了。”
“不立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立了太子,那些大臣们就会向太子靠拢。”
“太子的確是皇帝的接班人,但同样,也是潜在的敌人。”
“太子造反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局不稳,五代十国本来就很乱,一旦立了太子,就很可能被其他势力攻击!”
“这不仅是赵光义不立太子的原因,也是赵匡胤不立太子的原因,”
“所以,那些人联名上疏,要立太子,这简直就是在说,官家啊,你看,咱们都是太子的人了,你赶紧立了太子,你就可以滚蛋退位了!”
“所以,这些联名上疏的,全都受到了责罚,而吕蒙正,也被罢相!”
“只是,赵光义怎么也没想到,就在这事过去的第二年,赵元僖就死了!”
“史书上记载,赵元僖是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