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赵亭峥也只好作罢,她不放心地补充道:“等大典结束,无论如何也要把楚睢给我留下来。”
“得两日呢,”卢珠玉道,“陛下现在着什么急。”
天坛告天地,太庙祭祖宗,百官朝贺,钟鼓齐鸣。
新帝登基。
今日鸿雁高飞,紫气东来,是钦天监算得千载难寻的好日子。
赵亭峥站在群臣之上,看着一片跪地臣服的人头,她恍然间发现,原来站在这个位置,所有人的脸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臣服,一样的恭敬。
万里江山就此俯首,她在众人的山呼万岁中缓步走向龙椅,玄金龙袍在庄严非凡,十二旒的珠串冰冷,赵亭峥想,这鲜血淋漓的龙椅,她终于坐上。
礼封前朝先帝,谥号为厉,另尊先太女赵尔夏为皇母,进号怀德。
先帝无后,故无太后,诸君无女者入皇陵祈福,有女者随女前往封地。
随着礼官封赏,跪于下方的赵守明脸色越来越差——封地亲王中没有她,连她从前的封地也被收回了。
“另,荣贵君与先帝情深,朕不忍其受生离死别之苦,特赐荣君殉葬。”
什么?
陡然间,赵守明猛地抬起了眼睛——登时便有眼疾手快的侍卫向她微微亮出了刀,她脸色剧变,瞪目结舌地死死压着头。
一片噤若寒蝉的肃穆之中,赵亭峥的目光注视着跪在群臣当中的楚睢。
其实也并非全部一个模样,她想,至少楚睢便不一样。
大典首日,走过仪式,第二日,照例大封百官,其中北狄诸臣与大宁诸臣各有偏重,另有功臣数位,赐封邑不等。
最后,礼官扬声道:“太傅楚睢,文治武功俱佳,胸怀仁厚,堪为众臣之表率,特令掌管群臣,封相——”
一片寂静中,楚睢从群臣之中缓步走了出来。
“……”
他跪地叩首,接过恩旨,大宁群臣目露艳羡,而北狄诸臣却不免阴晴不定。
相乃百官之首,他们并非不愿让大宁人做丞相,只是这么一个奸诈无比的大宁人做丞相,这令众人实在有些不服。
只是迫于赵亭峥威势。
封侯拜相,自古都是为臣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大宁诸臣看见楚睢上前,一身绛红官袍,穿得人愈发面如冠玉,他从容跪下,三叩头,叩得恭敬无比。
赵亭峥看着他,陡地心生一分不详。
怪了,她忍不住心里嘀咕,楚睢这叩头不像谢恩,又沉又重,活像辞别。
一叩,二叩,三叩。
三叩之后,他跪在帝阶之下,没有接过恩旨。
“臣谢陛下降恩,恕臣无法接旨。”
此言一出,众官哗然,连带着赵守明一众旧臣都忍不住看向楚睢。
怎么,他首鼠两端蝇营狗苟,不就是为了这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如今送到他眼前了,怎么又不要了?
御座之上,赵亭峥皱了皱眉,良久,缓声道:“卿为太傅,亦是帝师,拜相合情合理,为何无法接旨。”
深冬的风吹得楚睢有些摇晃,汉白玉的台阶跪得他膝盖冰冷生疼,帝王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仿佛从远远的天边传来。
宣政殿前的匠人果然是巧夺天工,他不由得想,从上往下传来的声音像在整片宣政殿前回响,如聆神音,亦君亦神的声音无孔不入,威仪万分。
于是他重重地叩下了头。
“臣乃先帝未亡人,今朝先帝驾崩,臣自请跟随诸君,为先帝守陵。”
他话音落下的刹那,殿下数人齐齐变了脸色。
卢珠玉的眼神几乎是呆住了,她傻傻地看着楚睢,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幻听;吴允陡然抬起头来看着赵亭峥,喉咙滚动,额间隐隐沁出冷汗;站在武将之行的北山有些疑惑,拉了拉弟弟的衣角,而南狼的目光早已死死地钉在楚睢的背后,燃着烈火,如同一把几欲破心的刀子。
楚睢与赵亭峥之事并未登堂入室地昭告天下,只有当年在北狄的几人亲眼目睹。他的绛红官袍垂在长阶上,像一道剖开雪地的血痕。
赵亭峥的笑意渐渐地凝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