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对于长于中原腹地的汉人而言,更多的还是盼望着南面的齐国能够有朝一日光复北地。
“你们是谁派来的?”冯二郎单刀直入,“那些弓箭、矛戟,可不是什么山匪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呵,光复汉土,焉需有人指使?”壮汉梗着脖子,“无非想让家乡父老,有地可耕,有粮可吃!”
“你口口声声说要光复汉土,就凭着杀一两个王公贵戚?”
冯二郎针锋相对道。
壮汉不说话了。
冯二郎目光深邃,“你倘若真是为汉人所遇不公叫屈,纠结私兵,反了朝廷,南地或许会当你是个义士。但是就依照南地世家那嘴脸,你一黎庶出身之人,有几个看得起你?”
“你有胆起义,他们都没胆发兵。”
“再说你行刺王妃和郡主,怎么行刺北海王不得,朝妇孺下手,这也是义士所为?”
“再往上面攀扯些,北海王妃是我冯家女,今太皇太后的侄辈,你口口声声说是要家乡父老有地可耕,太皇太后推行均田、三长,便是为解决此等国计民生!”
“而朝中掣肘太皇太后最多的,便是极为顽固不化的鲜卑勋贵。”
“你如今这事若是闹大了,你猜猜,究竟是遂了谁的意?”
连番发问已彻底叫他傻在了当头,“不不可能的,他、不、不可能!”
“你若还不招来,怕是死都落不得个明明白白!”
“这位小娘子,您可是前来拜访郡公的?可有名剌?”
衣着打扮虽简,身上的面料却是上乘的小娘子已经在郡公府外头站了小半个时辰了。
门人不敢随意赶人,上前问询道。
拓跋聿摇摇头,她一时起意出宫,未细想要去哪儿,不知为何,行至京兆郡公府门口,见那斗大的牌匾,就走不动道了。
这下门人为难了。
当是时,柏儿正送着太医出门,身后跟着数名家仆,熙熙攘攘。
太医正和柏儿叮嘱些什么,扭头一瞧,就瞧见陛下不知怎得杵在郡公府门口,骇了一跳,刚欲行礼,就被拓跋聿瞪了回去。
柏儿听见太医话忽然断了,也朝她那边望去,她从来灵泛,见状便知陛下定是不愿张扬。
恭敬一行礼,道:“小娘子可是来探望郡公的?不妨先行入内,秋来风冷,吃些点心,暖暖身子也好。”
拓跋聿颔首,这才登上角门阶梯,她一走近,太医腰弯的更低了。
“她怎么样。”
“回陛──小娘子的话,郡公身上旧疾并无大碍,只是天冷需得保暖,否则容易疼痛。”
“就没有办法医好么?”
太医闻言踟蹰为难,若真这般容易医好,那些行伍的将军该少多少因旧疾疼痛难忍,早早隐退的?
“知道了。”见他这番模样,便知难好。
拓跋聿抿唇,朝柏儿道:“带我去见见她吧。”
“诺。”
第55章红叶
◎好安宁啊◎
她的府邸不似寻常王侯豪奢,北地少竹,便栽松柏,间或枫、槭、楸、栌,点缀深秋,又有山楂桃李寒梅相错,倒也有四时之景不一的趣味。
贵而不奢,雅而不简。
拓跋聿打量着府中陈设,细细想来,这是她封为郡公后,她头一遭来她的府邸。
穿廊入门,柏儿径直带着她到了冯初的书房前。
天寒,窗只开了半扇,隐约能瞧见那人鹅黄的裙裳上织绣的花鸟。
不等她走近,一股墨气扑面而来,当中还杂着些许药材的清苦。
“郡公当在批阅公文,”柏儿想了想,还是决定同拓跋聿说了,“北海王一家相继遇刺,郡公忧心过劳,还望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