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还能不能招到这么省心,又什么都能干的。
早知如此,前几日就不突然良心发现,觉着这人活儿干得实在不错,不能再按学徒来算,还给他涨了二十文工钱……
若仍是按原来每日五十文工钱计算,还能多剥削几日呢,后悔哟!
周扒皮尹遥如是想着。
……
下午孟老带着小周郎君进沈记的时候,就瞧见杜昭一个人,在堂屋中伏案写那传单。
孟老瞧着他那一手遒劲有力却又不失洒脱之意的小楷,终于问出了这几日心头的疑问:“杜郎君,你这字可是师承钟翁?”
杜昭放下笔,行了一礼笑道:“孟老说笑了,钟翁乃当世书法大家,他的弟子又如何会在这市井食店中,撰写菜牌?”
“这倒也是……”
瞧着那纸张上夸张的的言辞,孟老失笑,暗道确是自个儿想左了,钟翁的弟子自是出身高门,又怎会栖身在这小食店中做个伙计?
他又四处寻觅了一圈儿,没见尹遥的身影,便自顾推开门往厨房找人去了。
此刻的尹遥,正在同请来的工匠交谈,告知对方自个儿的需求。
只见她一边比划一边道:“郎君,我要造个烤炉,这么大的,里面可以烘烤吃食的。”
“我不是做胡饼,但您参照胡饼铺的窑炉样式也行,只是炉子里面要大一些,别把吃食烤焦了。”
“对,就造在厨房这个角落,烟囱便从屋顶排出就好。”
她刚跟工匠交代清楚,一扭头就瞧见孟老师徒二人进来了,小周郎君当先笑道:“尹娘子今日便要造烤炉了吗?”
“对呀,刚刚匠人说了,这泥炉明日便能砌好,再等三日彻底干透,就能用啦。”尹遥展颜应道。
最近她也想再增加些吃食种类,便跟小周郎君打过了招呼,要在厨房中加造一座烤炉,小周郎君自是欣然应允。
自从小周郎君返回神都城后,他并未入仕,而是以半弟子半幕僚的身份,随侍在孟老左右,替他打点日常起居、公私庶务等一应事宜。
这几日尹遥跟小周郎君对过口供,方知晓之前他委托出租铺子的那房牙,每月只给他报了四贯的租金,足足扣下了两成的数额,这中间商可真是够黑心的……
小周郎君倒是想得开,说毕竟自个儿常年不在,房牙要代为处理各种琐事,有些进项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如今既然他已回来了,便不再需要委托房牙,而是转为与尹遥直接签订契约,还痛快地给尹遥减了一贯租金,按他的说法就是:“反正我本来也是收这些银钱”。
遇到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可把尹遥高兴坏了,看小周郎君比孟老还顺眼许多。
跟小周郎君寒暄了几句,尹遥便准备开始做明日的招牌菜,小周郎君见状忙道:“对了,尹娘子不用做我和老师的份儿,我们刚才吃过了。”
哟,吃过了?尹遥侧目,刚还以为他们是忙着参加祭祀,这才晚来了些,原来却是去别家吃过了?
此时的孟老,正站在匠人旁边,兴致勃勃地瞧人家如何干活儿,随口道:“是啊,今日花朝祭典上,太后赐了百官一道‘百花糕’,听说是光禄寺献上的,我方才刚跟明远分食过。”
言毕他又缕缕胡子:“唔,那百花糕味道虽不如你家的百花酥香甜,却是以百花混合糯米,制成各式花朵的样式,再蒸制而成,可要养生得多。”
拉踩,又拉踩,尹遥轻哼,心中颇不服气。
不过后来她又从窦二娘处知晓,这百花糕还是张寺丞尝过了尹遥送去的百花酥,以此产生的灵感,加以调整而成,还以其精致美观、清淡养生的优点,获得了皇太后的夸赞。
不过这都是后话,现下的尹遥,除了准备明日的吃食外,还有件事儿想同房东小周郎君商议。
她取出一只宰杀洗净的鸭子,举刀将其利索地斩成小块儿,下入锅中慢慢煸香出油,又扭头摆出一副笑脸:“周郎君,你想不想把铺子再建一建啊?”
沈记的厨房虽然不小,但如今挤了尹遥、陆娘子、孟老师徒,外加一个砌炉的工匠,一共五个人,都快连下脚的地儿都没了。
小周郎君刚想退出去腾地儿,就听到尹遥的话,不免有些惊讶,脚步也停了下来。
“再建一建?”
“是呀!”
最近沈记私房菜的生意越来越好,午市时经常有食客排队等待。
但因着堂屋面积有限,只摆得下四张四人胡桌,虽然尹遥已让杜昭尽力安排拼桌,可食客们若想就餐,往往还是要等半个时辰以上。
眼看着天气一日日热了起来,如今客人们虽然还愿意在门口排队,可待再过些时日,恐怕就要第一时间跑去其他食店了。
虽说小周郎君给她减了房租,可对尹遥一个商人来说,若能有更大的铺面,她倒宁愿多付些房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