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哑着声应了一下,深呼吸片刻,往里面走去。
她们吃饭就在灶房外搭出来的桌上,跑堂的小二需要轮流吃,其余人一桌子坐满。
莫玲珑只简单介绍了她的名字叫霍娇,其他什么也没说。
桌上有荤有素,有白米饭。
霍娇一下子饿了,不久前吃下肚的那个大馒头好像已经无影无踪。
她按住肚子,祈求千万不要再发出什么让她丢脸的声音。
但莫玲珑推过来一碗粥,说:“你喝这个比较好。先喝完,吃点菜。”
饿久了的人,容易吃过头。
莫玲珑知道,因为她也饿过。
那粥稠稠的,表面飘着点点金黄的鸡油,绿色葱花和切碎的小青菜点缀其中,粥米之中,还有许多碾碎了的鸡肉,丝丝缕缕。
她不尝都知道,这味儿有多好。
霍娇低头小口地啜,鲜香的米粥是用鸡汤熬出来的,仿佛浓缩了整只鸡的精华。
她越喝越快,喝完还没觉得饱,但整个人好像充盈了起来。
“好喝吧?”何望兰咬着筷子笑眯眯问,“上次我生病,莫姨姨也给我做来着,她说生病的孩子才有的吃。”
她还是孩子吗?
霍娇心里想,但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连应何望兰一声嗯都做不到。
第26章
见霍娇只夹自己眼前的一盆菜,何望兰一样一样夹到她碗里:“莫姨姨说,荤素都吃才是好孩子。你今天是我们的大英雄,但你也是个小孩儿呀。”
好半天,霍娇终于憋出一句:“我不小了。”
“不对,你还是小孩儿!莫姨姨说过,及笄之前都是小孩儿。”
霍娇不吭声了,低头默默地把何望兰夹到她碗里的菜都吃完。
这餐饭,是她离开家三年以来,吃得最好最饱的一顿。
吃完她主动收碗擦桌子,不让她们动手,她动作快力气大,连仆妇都抢不过她。
何芷在桌上没说,但吃完饭,把莫玲珑拉到自己房里,面带不安地问:“这孩子看起来是流民,你留她准备做什么?”
按律法,流民应当遣回原籍,或者充军。
而收容流民的良民,也会受牵连被问责。
只是现在灾情严重,流民像野草一样顽强不息,衙门已经管不过来。
在何芷看来,莫玲珑不像是会随便心软的烂好人。
“我想雇她。我在灶上做东西需要助手,她力气大,人很聪明,可以培养。”莫玲珑说,“我也正想同你商量,给她办附籍,就以我的学徒来办,等我回金安的时候,我再把她迁回去。”
拜陆如冈所赐,莫玲珑初入上京时闲来无事,除了在街头巷尾收集情况,便把《大安律》简单读了一遍。
除了新设府衙批量登记,用工或学徒为由办附籍,是流民合法合理留下的最好途径。
其实从茶楼生意开始旺起来,她就觉得自己需要个助手,有时候真的忙不过来。
今天看到霍娇,她忽然觉得这姑娘特别合适。
那种孤狼一样的眼神,是身后没有依靠,必须豁出命来争抢的勇敢和决绝。
让她想起十几岁时拼命在后厨帮工到深夜,好拿些没用完的食材带回家给奶奶吃的自己。
何芷听到这句话表情有些凝滞:“你,你还要回金安?”
“我会回去,路引只写到年底。年底要是案子还没结束……我还得去官府续。”
莫玲珑看向挂在墙上的历书,唇角浅浅地一牵,“不过,案子一定会结束的,所以,年底我就该走了。”
何芷的神情空白了一瞬,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那好吧。那我给霍娇准备两身衣服。”
转过身她深呼吸好几下,平复下心底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