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这个线索很重要,谢谢你。”冯凯诚恳地说。
赵源见警察们很客气,还说他提供的线索很重要,立即从拘谨变成了欣慰,一路寒暄着把三人送出了家门。
走到没人的地方,顾红星对冯凯说:“从炸药源、作案动机上无法入手,你就从作案时机上入手,另辟蹊径,这果然是你的风格。”
“破案本来就不该被惯性思维约束嘛。”冯凯说,“现在问题来了,不可能有人天天带着炸药、引线在身上,随时准备动手。尤其是这种衣着单薄的季节,带着炸药很容易被发现,更何况炸药不稳定,有危险。所以,这必然是预谋犯罪。但如果是预谋犯罪,凶手又怎么知道死者会在9月14日这天开窗呢?”
“踩点。”
“对,凶手很有可能了解死者的生活习惯,所以每天中午会来踩点。”冯凯说。
“那天天中午在这里晃荡,就算中午附近人不多,但也不可能不被人发现、不被人注意啊。”小卢说。
“对!”冯凯神秘一笑,说,“不仅有可能被别人看见,也有可能被李进步看见。你想想,凶手如果了解李进步的生活习惯,为什么不趁着他午睡虚掩着门的时候,推门进去放置爆炸物?”
“因为推门进去,很有可能惊醒李进步。”小卢抢答。
“而且推门进去,要走到书架边,肯定得经过李进步的床边。”顾红星说,“老凯的意思是,这个人心里应该很畏惧李进步,所以根本不敢选择这种实际上更有把握的进入现场的方式。”
“对,就是这个意思。”冯凯说,“他既然很怕李进步,那么就不可能在这附近溜达来踩点,而是会选择蹲守的方式。”
“所以有蹲守,就会有蹲守的现场,而蹲守的现场就可能有痕迹。”顾红星兴奋地说。
“全对,100分!”冯凯说。
“不愧是你!”顾红星已经等不及了,拔腿向现场走去。
李进步的家虽然在村落主干道的旁边,却位于一排房屋的最末端。从屋子的背后,是无法观察到他家是否开窗的,所以顾红星就直接将屋子背后的区域排除了。屋子前面是一片土地,紧接着就是主干道。主干道的对面又是一排房屋,正对着李进步家的,是另一名村民的家。
“他不可能躲到别人家里去蹲守。”顾红星指了指李进步家对面那户人家紧锁的大门,说,“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这一家旁边的灌木丛里躲着。”
“我也觉得这里是唯一可以躲着观察的地方,能看到对面的情况,也不会被发现。”冯凯说,“那就啥也不说了,进去看看吧。”
“等一会儿。”顾红星制止了冯凯,从小卢的勘查箱里拿出一卷警戒带,把灌木丛周围都给围了起来,然后又从冯凯口袋里掏出那两个塑料袋,套在自己脚上,戴好了手套,才一步步向灌木丛的深处走去。
“喂,你现在是局长,能不能有点势子?”冯凯喊道,“啊,就是派头的意思。”
“你们别进来,踩坏了物证我会翻脸。”顾红星的声音从灌木丛里传了出来。
“你说这个老顾,当了局长还把自己当技术员。不像有的人,一旦当了官,那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冯凯的脑海里出现了高勇的模样。
“你说的是谁?”小卢好奇地问道,却被顾红星的喊声给打断了。
“找到了!老凯!我要给你报功。”顾红星惊喜地嚷道,“你们沿着我刚才踩踏的痕迹进来,不要乱走动。”
“报啥功?我又不属于你管。”冯凯一边说着,一边也走进了灌木丛。
灌木丛中,果然有一片0。5平方米大小的灌木倒伏痕迹,而这一片痕迹中央,有几枚深深地踩入土中的立体足迹。
顾红星从小卢手上接过照相机,开始对足迹进行照相,并说:“小卢,配石膏,把这些足迹都提取回去。”
“可是,不能因为这里有足迹,就确定是犯罪分子留下的吧?万一是别人进来解手呢?”小卢好奇道。
顾红星伸手指了指足迹边的一块塑料皮,又恢复拍摄动作,猛按快门。
冯凯蹲下来,小心地捡起那块塑料皮。这应该是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物件的外包装,上面还有“1KG”的字样和一排数字。
“马晴红判断得不错,就是1公斤黑火药。”顾红星说,“人家不愧是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这让我想到了小卢刚来的时候,你们一个当法医,一个当理化检验师,个个都是人才啊。”
“嗐,还不是国家培养得好啊!”小卢笑嘻嘻地说,“原来炸药是这样包装的,外面有塑料皮防潮,撕开后,里面就是牛皮纸把火药粉末包装在一起,插上引线就能用。”
“这排数字是什么?”冯凯问。
“是生产批号。”顾红星说,“根据这个,就能找到炸药原来应该在哪个库里。所以说,我要给你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