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回到家,两个孩子已经去上学了。她顾不上收拾凌乱的房间,径直冲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刷刷写下几行字:
「电子干扰」
「伪装信号」
「强力电磁脉冲瘫痪航电」
钢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墨水洇开一小片蓝色。王黎心中暗想:我们现在有对空导弹吗?
"快过年了,要是能抓一架U-2,那多有面啊!"王黎自言自语,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实在不行打下来也行啊!"
她突然站起身,抓起外套就往外跑。胡同口的公用电话亭前已经排了三个人,终于轮到她时,她颤抖的手指差点拨错号码。
"喂,军区招待所吗?我是军区研究所的王黎,麻烦帮我看看邓辉教授离开了吗?"
“邓教授昨晚没回招待所。”话务员的声音从话筒传来。
挂断电话,王黎靠在电话亭里想了想,决定还是去研究所看看。
"王黎同志。"
王黎刚靠近研究所,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黎转身,看到顾廷军站在台阶下,阳光给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
"顾团长。。。"她回头,"你看到邓辉教授了吗?"
顾廷军走近,声音压得极低:"你要找邓教授吗?跟我来。"
吉普车七拐八绕,最后停在了郊外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前。院子里,邓教授正和几个军人围着一张地图讨论什么。
"邓教授!"王黎小跑过去。
邓教授抬头,脸色凝重:"王黎同志,你来得正好。"他指了指地图,"我们正在研究U-2的飞行路线。"
王黎这才注意到,地图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航线和时间点。
看来不止自己一个人有想法啊,王黎边想着边拿出笔记本:“对U-2我有点不成熟的小想法,大家听听看。假使我们先用电子干扰,使u-2与地面失去联系;再假装成友军信号,诱其到达指定地点;最后使用强力电磁脉冲瘫痪航电,逼它迫降。怎么样?”
王黎话音刚落,房间里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一位年轻的电子工程师翕动着嘴角,"U-2的航电系统有七重加密链路。。。"
"而且电子干扰需要至少200kW的发射功率,这等于。。。"他回想起研究所的配电情况,"等于把整个研究所的电力集中使用,会触发供电局的异常警报。"
“如果我们能预测U-2的通信频率进行跳频通信干扰,或者针对它的关键接收频段实施认知无线电干扰,是不是可以降低功率需求?”王黎追问。
工程师沉思片刻,缓缓摇头:“理论上,如果能精确掌握U-2的通信规律,确实可以降低干扰功率。但问题是——”他敲了敲桌面,“U-2的电子系统是洛克希德的最新机密,我们连它的工作频段都摸不准,更别说预测跳频规律了。”
另一位技术军官插话:“而且,就算我们能破解它的通信模式,我们也没有足够快的电子设备去实时跟踪和干扰。现在的晶体管技术,反应速度跟不上。”
是了,1964年的中国各行各业都还处于原始状态,哪哪哪都是困难啊!
“所以,200kW的干扰功率,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王黎最后确认道。
“是的。”工程师叹了口气,“除非我们能搞到U-2的通信协议,或者研发出比美国更快的电子切换技术——但这两点,短期内都不现实。”
"那就先想办法打下来!"邓教授拍案而起,"用改装过的歼击机高空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