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永乐帝后 > 再见刘公(第1页)

再见刘公(第1页)

数日后,晨光熹微,青帷马车碾过应天府湿润的青石板路,车帘随着颠簸轻轻晃动,透进几缕微凉的秋风。

徐仪正倚在杏黄锦缎枕上闭目养神,眼下隐约可见一丝倦色。昨夜多了一会儿看刘基所著的《时务十八策》至深夜,今晨又早早起身,此刻难免有些疲惫。

马车在诚意伯府门前停稳,"小姐,到了。"疏绣轻声提醒,随即掀起车帘一角,忽而讶异道:"咦?府门前还停着燕王与周王的仪仗?"

徐仪闻言睁眼,今日来拜访刘伯温,原是得了皇后娘娘的提醒,刘基即将回乡,自己虽不曾正式拜师,但受教于他的时日也不少,是该来送别一趟。

只是不知道会巧遇朱棣和朱橚。她不再深想这是否是刻意安排,提着裙摆,轻巧地下了马车。

诚意伯府门前,果然瞧着两人。朱棣一袭螺紫色锦袍,身旁的朱橚身着竹青色长袍,紧随其后的,是沐春和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小姑娘探出脑袋,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徐仪。

这是宋国公冯胜的小女儿,冯玉儿,也就是沐春的表妹,今年不过八岁。

"徐姐姐好!"冯玉儿见徐仪目光投来,立刻脆生生地问好。

朱橚素来敬重刘基,便邀了好友沐春,沐春刚好在大伯家和表哥们习武。冯玉儿听说沐春要来拜访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于是也吵着要跟来。

刘府门前透着一股萧索,刘基长子刘链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一行人前来,连忙躬身行礼:“见过燕王殿下,周王殿下。”

“刘兄不必多礼。”朱棣虚扶一把,目光越过他,望向府内,“先生近来身子可好?”

“劳殿下挂心,家父一切安好,正在书房等候。”

一行人穿过庭院,冯玉儿到底年纪小,对这些大人们的寒暄毫无兴趣,注意力马上就被院角一只正懒洋洋晒着太阳的狸花猫给吸引,沐春只得告罪留下照看。

其余人随着刘琏转入回廊,进了书房,一股淡淡的药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刘基坐在案后,身形较往日更加消瘦,面色苍白如纸,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将熄的灯火般的虚弱,唯独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在见到众人时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

“老臣,咳咳……见过周王殿下,燕王殿下。”刘基挣扎着想要起身。

“先生快别多礼!”朱棣抢先一步上前,与朱橚一同将他按住。

“刘先生,您好生歇着就好。”朱橚声音温和。

徐仪看着眼前的老人,心中一阵酸楚。这位曾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者,如今竟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

"学生拜见先生。"朱棣与朱橚这才齐声行礼。

“小女徐仪,拜见伯爷。”

寒暄片刻后,刘基问起朱棣北平风物,谈及冬日雪景时,老人眼中泛起追忆之色。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刘基呼吸已显急促,枯枝般的手指蜷在袖中微颤,疲态尽显。

众人正欲告退,他却忽然按住棋盘:"仪丫头,老夫许久不曾考较你的棋艺。今日,最后陪老夫手谈一局。"

徐仪会意,轻声道:“先生所言极是,此去经年,小女不知何时再有机会讨教。”

“那就劳累夫子了。”

说着,就又在刘基对面落座。朱棣和朱橚心领神会,随着刘链去了偏厅喝茶。

待众人退出书房,棋盘上已落下十余子。徐仪压低声音道:“家父从北平传信回来,请夫子稍安勿躁。此次辞官,不过是暂避锋芒,陛下心中有数,断不会忘了夫子多年的辅佐之功。待时机成熟,必会再度起复。”

刘基捻着一枚白子,迟迟未落,反而问道:“丫头,你可知,老夫为何会被胡惟庸一党,逼到如此地步?”

"因为凤阳中都。"徐仪不假思索,指尖黑子轻轻点在檀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夫子力主建都应天,称凤阳非王气所钟,屡次犯颜直谏,此举忤逆了圣心。淮西一党又刚好抓住了夫子的错处,正好借题发挥。”

“啪。”白子落下,刘基的声音沙哑如秋风扫过枯叶,"那你父亲为何要与老夫联手?"

徐仪抬眸,正对上老人犀利的目光:"胡相权势日盛,不仅染指六部,更欲插手大都督府。父亲常年领兵在外,手握重兵,本就招人忌惮。若再被胡相稀释了议政之权,挑拨陛下与父亲的君臣信任,徐家危矣。"

她声音渐冷,“父亲鞭长莫及,夫子身受其害,两家联手,是制衡淮西文臣的唯一出路。”

徐达得朱元璋准许,可议军国大事,有其特殊的影响力,这在权利日益膨胀的胡惟庸眼中,自然是一块挡路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