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的可以,比之前好得多,但我不满意,没有达到我对你的预期水平。对于这次出现的失误,我很意外,我知道有因素影响你,能够理解,不过我希望你在现阶段还是要多以学业为重。毕竟你的能力我是非常认可的。”
“约你见面,主要说件重要事,我这边呢,有个校企合作的项目,是帮SuperValu超市优化库存预测系统,需要几个学生加入,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
导师把桌上的文件夹推过去给商百蕙。
“因为你之前有做过一个关于交通拥堵预测模型特别不错,时空数据和外部因素结合得都非常好,这种建模思路正是这个项目需要的,所以我觉得你非常适合。”
“项目正式启动是在九月份,但八月中旬就要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了,不过也并不会太影响你的暑假安排。”
“这个项目会是个很好的机会。完成得好的话,不仅能获得企业方的推荐信,更重要的是你能积累一个完整的商业案例经验。这对你无论是就业还是……”
她停顿了一会儿,继续道:“我知道你之前说过不想考研,但我必须说,以你的能力,如果继续深造,能做的研究会更有深度。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
商百蕙陷入沉思,但她的思绪并未停留在是否要参加这个项目上,而是飘向了另一个她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选择——考研。
最近这几日的清闲让她想了很多,尤其是关于未来的规划。
曾经和许不凌在一起时,她们共同构想的未来清晰明了,就是毕业后留在爱尔兰工作、定居,甚至移民,完全融入这个国家。
可现在,这个计划动摇了,亦或说,没有实施的可能性了。
她突然不想继续待在爱尔兰,是远离也是逃避。但离开后又能去哪里呢?回国吗?这个念头同样令她抗拒。
而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地中,考研仿佛成了意外浮现的第三条路。
如果可以,如果有能力,她将会去到第三个国家,拥有新的生活,拥有新的开始。
有些决定需要经年累月的斟酌,而有些抉择却诞生于电光火石的一瞬间。
商百蕙的清醒中夹杂着迷惘,冲动中又裹挟着理智。
可她不得不劈开眼前的迷雾,为自己挣一条出路。
“能参加项目是我的荣幸,我会努力做好。”
“另外……我想考研。”
导师明显怔了一下。
这本应该是值得欣喜的,但透过她的眼底却瞧不见那求知的炽热,而是只有困兽般的慌乱与挣扎。
导师其实什么都明白,此刻一句轻飘飘的“想考研”,不过是溺水者随手抓住的浮木。
作为曾在学术深海沉浮多年的引航人,她比谁都清楚,带着逃避的执念上岸,只会陷入更深的漩涡。
她深深叹了口气,不紧不慢地说:“想考研是好事,我当然支持。”
“但,学术这条路,如果只是为了‘离开某个地方’,而不是‘走向某个地方’,那可能就会走得很辛苦。”
“你可以因为向往对岸的风景而渡河,却不能只因厌倦此岸的泥沙就贸然涉水。前者能让你在湍流中仍有方向,后者却可能让你在深潭里迷失归途。”
她的指尖无规律地点了点桌面,像是斟酌用词:“我不问你为什么突然做这个决定,但我想问你,你最近有读到什么让你兴奋的论文吗?或者,有没有哪个研究方向,让你觉得‘非它不可’?”
这个问题像一束强光突然照进商百蕙混沌的思绪,她没有回答,也不好意思回答。
导师的眼神带着过来人的了然,却又含着鼓励:“如果是热爱推着你走,我会尽全力帮你。但如果只是痛苦推着你逃……那或许,你需要再慎重考虑。虽然我非常希望你能考研,但也希望你的决定是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
“请再好好想想吧,不着急,真正想明白再重新告诉我。”
“小蕙,我最后还想跟你说一句话。”
“无论是爱尔兰的雨季,还是实验室的晨光,都该是你主动选择的风景,而非被动躲避的屋檐。”
导师离开了,她一个人坐在那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