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这样僵持了半响,谁也没注意到,繁塔的阴影随着太阳的移动,离医生的脚越来越近。就在阴影与鞋底重合的那一刹那,仿佛须臾之间,那片阴影就像一张巨网,铺天盖地地笼罩了过来。
医生只觉得脚下一松,竟整个人跌了下去。他的手腕被老板死死地拽住,但也并没有支撑多久,好像连对方也跟着他一起掉了下去。
正在繁塔另一边脸贴脸自拍的两个女生隐约听到了有人在喊救命,按快门的手迟疑了一下。两人放下手机,绕着繁塔走了一圈,什么都没发现。“是我们听错了吧?也许是有人在看抖音视频什么的。"
“是的哦!导游刚数了下,我们团的人都在。"没错,光天化日,怎么可能出什么意外。”
【2】
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一马平川,不像长安、洛阳等地都有山峦为天然屏障,地势低洼卑湿,古时就被称为“斥卤之地”,并不是一个都城的理想之地。但开封位于黄河之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更是四水灌都的水运交通枢纽,获取资源便利,一跃成了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经济中心随之也变成了政治中心。自夏朝起,战国时期的魏国、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有“八朝古都”之称。
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也黄河败也黄河。开封因水运便捷而屡次成为都城之地,但也屡次因为黄河泛滥而被掩埋。
从古至今,因兵火战乱城毁国亡的,都会抛开旧都城,另选新址,但古都开封历经兵祸水患,每次新的城市都仍建设在旧城址上,屡建屡淹,又屡淹屡建,形成奇特的“城摞城”现象。在现今的开封市地下三米至十二米处,自上而下叠压着六座城池,分别是清开封府、明开封府、金汴京城、宋东京城、唐汴州城、魏大梁城。迄今为止,开封是唯一一个千百年来连中轴线都没有变化过的城市。现今最繁华的中山路下面,就是几个朝代开封城的御街。
开封,开,封,不断地开,不断地封。也许就是这座城市被命名为“开封”的原因。
在这样城摞城的开封城内有一座繁塔,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
繁塔读起来很像佛塔,而繁除了白色的意思外,便是多的意思,所以说繁塔除了是一座白色的佛塔外,还是一座有很多很多层的塔。
可是繁塔刚建成也只有九层,最后留存下来的更是仅剩三层,并没有很多很多层。
其实当年明朝初期的铲王气一事,本身很是蹊跷。若只论开封一地,除了繁塔外,还有更出名的“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在。为何铲王气只铲了繁塔,铁塔却一块砖头都没掉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繁塔的不平凡。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在繁塔的影子里,藏着一座影繁塔。只有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带着特定的物品和人才会开启这座影繁塔。就跟开封城地下还有好几座城市一样,这座影繁塔在地下也有许多层。
是否进入影繁塔,老板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他只是下意识地按照原本的计划,去完西雍来影繁塔看看情况。可没想到医生掉进了影繁塔,他又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消失,便毫不犹豫地跟随而下。
趺入黑暗的失重感觉并不难受,让老板皱眉的,是医生竟不知何时挣开了他的手,周围似乎只剩下他一个人。
好像过了很久,又好像只有一瞬间,老板便在黑暗中脚踏实地了。
看着周围犹如实质的黑暗,老板无声地叹了口气。
人置身于绝对的黑暗之中,总会天限节)已的想象力。但在漫长的生命中,已次这种情况的老板,面无表情地静静站美不变应万变。
过了很久,黑暗之中依然寂静无声。老板侧耳倾听了半响,抬起了右手。
他今日出门,在右手中指处数了妆不美的戒指,戒面上缀有一块整的孔石。老线指腹在上面轻轻一抹,那块孔雀石便向一旁竟是一个盖子。指间领时光芒大壁,露出其中遮盖许久的夜明珠。
这夜明珠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散发着绿的荧光,像一柄利刃,破开了弥漫在身周的黑路班固《西都赋》有云:“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其中悬黎和垂棘都是极美稀有的夜明珠。而老板戒指上这枚,就是垂辕珠老板微微抬手,借着垂棘珠的光亮看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
这是一条青白色石砖砌成的甬道,一直延伸到垂棘珠照耀不到的黑暗之中。在甬道左右两侧的石砖上,都和繁塔外部一样排列着密密麻麻的佛龛。可是有别于繁塔外部那些几乎同样大小的佛龛,影繁塔石壁上的佛龛有大有小,大的佛龛足有一人多高,小的佛龛也就拳头大小,排列也毫无规则,更无半分美感。而且那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罗汉,无一例外地表情狰狞,手持着锋利的刀枪剑锤,杀气十足,让人一看就觉得头皮发麻。老板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身后也有一条甬道,同样延伸到黑暗之中。但他并没有转身,而是迈步向前而行。
这条甬道仿佛没有尽头,两侧的佛龛也造型各异,如若仔细观察,会发现竟没有两个罗汉是完全相同的。
老板的脚步很慢,有时停下来看看左右两边的佛龛,但都停留不到一息的时间就继续往前,直到甬道的前方隐隐传来些许光亮,才停下了脚步。
在若干被封死的佛龛之中,出现了一个形如偃月的半月形厅堂。这间厅堂不算很大,在半月形最凸出的弧形地方摆放着一个贴合厅堂形状的曲足香案,上面燃着一盏白釉堆塑云纹灯。之前在甬道中所看到的光亮,就是由这盏灯散发出来的。
而在曲足香案前,正有一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来回他穿金素色圆领糊袍,腰间来金玉带,头就进德冠,身材略群,腰间的鱼袋正随着他的步伐上下跳动。这名中年男子在转身的那一荆那,用眼角余光警见了站在厅堂外的老板,惊讶地挑了挑眉,随即漾出了笑容。
“哎呀,莫怪老夫怠慢,实在是这影繁塔之中少有访客到来。”那中年男子笑盈盈地迎了上来,他面目慈祥,脸带微笑,令人一见就生出亲近之意,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向内做欢迎状,“小兄弟怕是误入此地吧?老夫煮的阳羡紫笋时间正好,不如进来一叙?”
这中年男子举手投足之间虽然透着亲和,但实际上暗含威严,应是久居高位之人。这番话说完,见老板依然在门外纹丝未动,他便加重了语气,“这阳羡紫笋茶是陆羽陆先生亲评的芳香冠世,小兄弟不进来一尝吗?
“呵呵,小兄弟不会是不信任老夫吧?看小兄弟服饰发型,外间应又过了数百年矣。”
“小兄弟可知老夫为何在此地?
“此乃影繁塔,繁塔的地宫所在。小兄弟可知繁塔是何时所建?
“是宋开宝年间起建,一直到淳化年间才建成。而这两个年号,前者属于宋太祖,后者属于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杀死了赵匡胤,又假托金匮之盟继承了兄长的皇位。而赵匡胤仅剩的两个儿子,一个被赵光义训斥后自杀而死,一个忽然暴病而亡,一个死的时候28岁,另一个才23岁。要说没什么内情,谁都不信。
“这座繁塔最初确是民间募集而建,但到了赵光义登上皇位时也不过是建成了一座塔基。后来繁塔的建造飞快,只因这繁塔后期靠的几乎全是赵匡胤后人捐赠。
“这繁塔的地宫之内,封存的都是赵匡胤南征北战平天下所得的金银财宝。赵光义虽知晓此事,但繁塔乃佛门圣地,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况且财宝是死的,只要他皇位稳妥,这繁塔也不足为惧。”
“可惜这世事无常,谁又能知赵光义虽篡夺了赵匡胤之位,可到了南宋,除了赵构和赵男之外,其他皇帝又都是赵匡胤的血脉了呢?兜兜转转,因果轮回。可借南宋已失汴京,即便赵匡胤的后人知晓这繁塔之下埋有富可敌国的宝藏,也无法开启。”
“后来,这传言在千百年间曲折流传,逐渐失去真意。到了明朝年间,那朱元璋也只知晓繁塔与王气有关,钟平了四层塔,却不知这繁塔地宫里埋藏的秘密。
“而老失我在这里守了一千多年,终于见到了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