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寒门锦绣 > 第16章(第2页)

第16章(第2页)

“你…做得很好。”他最终只说出这一句,声音有些干涩。

赵楠似乎察觉到他情绪的低落,抬眼看他,目光在他清减了些许的脸庞上停留片刻:“龙泉寺…还顺利吗?谢公子他们…没再为难你吧?”她问得含蓄,眼神里却带着真切的关切。

王璟昱心头微暖,简略地将寺中变故、擒获明远、牵出余姚县学“关节”舞弊之嫌以及谢允之震怒、欲彻查并邀他入京之事说了。

“入京?”赵楠握着纱线的手紧了紧,心头莫名一空。京城,那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是王璟昱命中注定要翱翔的天地。这一天,来得比她预想的还要快。

“嗯。”王璟昱点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纱线上,那柔韧的丝缕仿佛连接着什么,“谢兄盛情难却,且此事牵涉甚广,关乎一方士子清誉,于情于理,我需进京向谢阁老当面陈情。谢兄已先行一步安排,约莫半月后启程。”

半月,岂不是秋闱结束就要出发了。。。赵楠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柴房里只剩下油灯燃烧的噼啪声和两人细微的呼吸。

半月时光,倏忽而过。

王家小院已悄然换了模样。低矮的院墙被加固粉刷,虽依旧简朴,却干净整洁。堂屋的破旧桌椅换成了结实耐用的榆木家具。最显眼的变化,是院子东侧新搭起了一个宽敞的草棚,棚下整齐排列着五架改良过的五锭纺车,除了孟氏和巧慧,又多了两位从邻村招来的手脚麻利的妇人。纺车日夜嗡鸣,细密的棉丝混纺纱线如同银亮的溪流,源源不断地缠绕在锭子上。

“云织记”的招牌,虽未正式挂起,却已在余姚和杭州的小范围内悄然传开。赵楠每日埋首于账册、工艺改良图纸和与庆余堂松江分号、杭州总号频繁往来的信函中。她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面要确保“云霞布”的质量和产量,一面要筹划“锦霞缎”的试制,还要处理原料采购、工钱发放、成品运输等一应杂务。手腕上的瘀痕早已消退,留下淡淡的印记,如同她心底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被忙碌深深掩埋。

这段时间王璟昱闭门苦读,为秋闱做准备,就在昨天秋闱正式结束,九月才发榜。而相约的京城之行也即将到来。谢允之留下的几卷珍贵典籍和时文集,被他翻阅得卷了毛边。偶尔,他会步出书房,站在廊下,静静看着草棚里那个纤瘦却异常挺拔的身影。她时而俯身指导妇人操作纺车,时而在小桌前凝眉书写,神情专注而坚定。阳光穿过草棚的缝隙,在她身上洒下跳跃的光斑。每一次目光的短暂交汇,都无言,却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无声流淌。

启程前夜,赵楠将一只沉甸甸的靛蓝粗布包袱放在王璟昱收拾好的行囊旁。

“里面是我让巧慧姐用几件‘云霞布’做的里衣,穿着舒服些。还有些路上应急的散碎银子。”她声音平静,顿了顿,又从袖中取出一个更小的、用素白细布缝制的荷包,“这个是些提神醒脑的药材,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通兴隆’银票,京城分号可兑。穷家富路,别委屈了自己。”

王璟昱看着那素白的荷包,针脚细密,一角同样绣着一朵微小的云纹暗记,与他袖中那个已有些磨损的香囊如出一辙。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夹杂着酸涩,猛地冲上心头。五十两!这几乎是“云织记”初期运作的大部分流动本钱!她竟毫不犹豫地给了他!

他想推拒,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家里用度可够?作坊那边…”

“放心。”赵楠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庆余堂的定金够周转。第一批‘云霞’的样品快出来了,若沈老东家满意,订单只会更多。家里有我。”

“家里有我。”这四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王璟昱心中所有的忐忑与牵挂。他看着眼前这个比他矮了大半个头的少女,只觉得她的身影从未如此刻般高大而可靠。他伸出手,不是去接荷包,而是轻轻覆在她放在包袱上的手背上。

他的手宽大,带着薄茧,掌心温热。赵楠的手纤细微凉,被他的手掌完全包裹住。两人俱是一震。一股电流般的悸动从相触的肌肤瞬间传遍全身。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油灯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他们,空气中浮动着新纺纱线的清香和一种无声的、滚烫的张力。

王璟昱喉结滚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却终究没有开口。他只是深深地看着她,仿佛要将她的模样镌刻进心底。然后,他缓缓收紧了手掌,将那枚素白的荷包连同她微凉的手指一起,紧紧握在手心。

“等我回来。”他低声道,声音暗哑。

京杭运河,千帆竞渡。

王璟昱乘坐的客船,沿着古老的河道一路北上。两岸的江南水乡风光渐渐被开阔的中原大地所取代。他独立船头,青衫在河风中猎猎作响。袖中,那枚素白的荷包紧贴着肌肤,传来温润的触感。

谢允之安排的行程紧凑而舒适。同船的除了谢家几位可靠的管事仆从,还有一位姓顾的中年幕僚,是谢阁老派来专程接应并一路为王璟昱讲解京城风物、官场规矩的。顾先生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对王璟昱这个被谢允之极力推崇的寒门才子也颇为客气。

“王相公请看,”船行至通州地界,顾先生指着远处逐渐清晰起来的巍峨城墙轮廓,“那便是京师九门之一的朝阳门了。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气象果然不同。”

王璟昱极目远眺。京城的轮廓在秋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城墙高耸,楼宇连绵,透出一种沉淀了数百年的厚重与威严。无数的大小船只如同归巢的群鸟,汇聚在通州繁忙的码头,人声鼎沸,车马喧嚣,一派盛世繁华。

然而,王璟昱的心境却并非初临帝都的兴奋与激动。龙泉寺的鬼影、明远和尚阴鸷的眼神、密信上“关节”二字透出的森然寒意,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心头。他知道,这煌煌帝都的琼楼玉宇之下,潜藏着比余姚龙泉寺更深的漩涡与更锋利的刀锋。

顾先生似乎看出了他眉宇间的凝重,低声道:“允之少爷已将龙泉寺之事并相关证据密呈阁老。阁老震怒,已着都察院暗中查访。相公此来,是为公义发声,阁老自会护持。只是…”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京城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余姚之事,恐非孤立。相公在京,言行需格外谨慎,尤其留意…国子监祭酒,李东阳李大人门下的动向。”

李东阳?当朝文坛领袖,清流砥柱?王璟昱心中凛然。顾先生此言,绝非空穴来风!龙泉寺的网,竟已隐隐牵扯到了京城清流的核心?

就在这时,一艘装饰华丽、悬挂着“李”字灯笼的官船,在几艘护卫快船的簇拥下,气势煊赫地超越了他们这艘客船,率先驶向通州码头。船头甲板上,几个身着国子监生员服饰的年轻人凭栏谈笑,意气风发,目光扫过旁边众多民船时,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与倨傲。

顾先生看着那远去的官船,意味深长地低语了一句:“瞧,说曹操,曹操便到了。那船上几位,可都是李祭酒颇为看重的门生。”

王璟昱的目光追随着那艘“李”字官船,看着它如同高傲的天鹅般驶入码头最核心的位置。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感,伴随着帝都巍峨的阴影,沉沉地压上了他的肩头。袖中的荷包似乎也感应到了这份凝重,微微发烫。

他握紧了袖中的荷包,指尖摩挲着那熟悉的云纹轮廓。江南的“云霞”正冉冉升起,而他,已孤身踏入这帝都的棋局。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