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对于墨蛙山古杨寨的人们来说,是平静中带着一丝波澜的一年。报纸上开始提及“改革开放”,这个新鲜的词汇如同春风,虽然还未完全吹遍每一个角落,但已经让一些敏锐的人感受到了时代即将发生变化的气息。
陆战便是其中之一。他一直怀揣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多年来暗中观察局势,等待着政策松动的时机。当看到报纸上关于允许个体经营的消息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陆战拿出这些年攒下的钱,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准备开一家农机维修铺。
在王书记的帮忙下,陆战顺利批下了执照。当他拿着那张崭新的执照时,这个平日里看似玩世不恭的男人,眼中也不禁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深知,这张执照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他走向新生活的入场券。
维修铺的名字是陆战和苏晚一起取的,叫“战哥农机维修铺”。苏晚笑着说:“这名字接地气,也好记。”陆战则搂着她的肩膀,痞气地笑道:“那是,以后咱这铺子肯定得让整个县城都知道。”
开业前一天,陆战带着苏晚和林奶奶来到了县城的铺子。林奶奶看着崭新的门面,眼眶微微湿润:“战儿,奶奶盼着这一天好久了,你爹你娘要是知道,肯定也会为你高兴的。”陆战拍了拍奶奶的手,轻声说:“奶,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以后咱再也不用受那些窝囊气了。”
苏晚则在一旁仔细地打量着铺子,心里盘算着各种事情。她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对于经营店铺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这个时代与现代大不相同,但有些道理却是相通的。她知道,要想让店铺生意好,不仅要手艺好,还要服务好,口碑更是关键。
第二天一大早,陆战就来到了铺子,他将各种维修工具摆放整齐,又把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苏晚也没闲着,她在家里煮了一些茶叶蛋,用篮子提着来到了铺子,打算给来光顾的客人免费品尝。
“战哥,听说你开维修铺了,恭喜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陆战抬头一看,原来是寨里的一个乡亲。他连忙笑着迎上去:“哈哈,多谢兄弟,以后多帮衬帮衬。”那乡亲走进铺子,看了看里面的工具,竖起大拇指说:“战哥,你这手艺我信得过,以后队里的农机要是坏了,都拉到你这儿来修。”
正说着,又有几个人走了进来,其中有县城里的居民,也有附近村子的农民。他们都是听说这里开了家新的农机维修铺,过来看看情况的。陆战热情地招呼着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的维修项目和价格。
很快,就有一个农民推着一台坏了的手扶拖拉机来到了铺子门口。他有些犹豫地说:“师傅,我这拖拉机不知道咋回事,突然就发动不起来了,你看看能修不?”陆战走上前,围着拖拉机转了一圈,然后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起来。他熟练地拧开螺丝,查看内部的零件,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大哥,你这是火花塞坏了,换个新的就好了。”陆战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说。那农民听了,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真的吗?师傅,那你赶紧给我换一个吧。”陆战点点头,转身从工具柜里拿出一个火花塞,熟练地换上。几分钟后,他发动拖拉机,只听“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拖拉机又能正常运转了。
那农民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掏出钱来:“师傅,太谢谢你了,多少钱?”陆战报了一个价格,那农民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师傅,你这价格可比其他地方便宜多了,以后我家的农机就认准你这儿了。”陆战笑着接过钱,说:“大哥,我这刚开业,就是图个口碑,肯定不会坑你。”
就这样,开业第一天,陆战就接了好几单生意。虽然都是一些小故障,但他都认真对待,每修好一台农机,他心里就多一份成就感。苏晚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记账,看着忙碌的陆战,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到了中午,苏晚把煮好的茶叶蛋拿出来,分给大家吃。大家一边吃着茶叶蛋,一边夸赞陆战的手艺好,苏晚的贤惠。林奶奶坐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战哥农机维修铺”的生意越来越火。陆战的手艺好,价格公道,而且为人热情,很快就在县城里传开了。不仅附近的农民喜欢来他这儿修农机,就连一些工厂的工人,也会把厂里坏了的小型机械拿到他这儿来修。
苏晚的记账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她用现代的记账方法,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天晚上,陆战和苏晚都会坐在灯下,看着账本,盘算着一天的收入和店铺的开销。看着账本上不断增加的数字,两人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晚晚,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帮我管账,我这脑袋可算不清楚这些。”陆战感激地看着苏晚说。苏晚笑着摇摇头:“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管账持家,这不是应该的嘛。而且,看着咱们的铺子越来越好,我心里也高兴。”
然而,生意越来越好,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其中,就有曾经的古杨寨生产队队长赵长贵。虽然他已经被撤职查办,但心里还是咽不下这口气。看到陆战如今过得风生水起,他更是眼红得厉害。
“哼,陆战那小子,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看他能得意多久。”赵长贵坐在自家院子里,阴沉着脸自言自语道。他的老婆在一旁劝道:“你就别再想那些了,咱们现在也得好好过日子,别再去招惹他们了。”赵长贵却狠狠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我咽不下这口气,以前都是我压着他,现在他居然骑到我头上来了。”
于是,赵长贵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陆战的维修铺用的是次品零件,修的农机都是表面功夫,用不了多久就会坏。刚开始,有些人还不信,但说的人多了,难免会有人产生怀疑。
一天,一个农民气冲冲地来到了维修铺。他把手上的扳手往地上一扔,大声说道:“陆战,你怎么回事?你给我修的拖拉机,才用了几天就又坏了,你是不是用了次品零件?”陆战一愣,连忙走上前说:“大哥,不可能啊,我用的都是好零件,你让我看看哪里坏了。”
那农民却不让他看,依旧大声嚷嚷着:“你别狡辩了,有人都告诉我了,说你为了赚钱,用次品零件坑我们。你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不然我跟你没完。”
苏晚听到动静,也从里屋走了出来。她看到这一幕,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她走上前,轻声说:“大哥,你先别生气,我们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但如果你不让我们检查,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哪里出了问题呀。”
那农民听了苏晚的话,稍微冷静了一些,但还是一脸怀疑地看着陆战。陆战没有多说什么,蹲下身子就开始检查拖拉机。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大哥,你这拖拉机是因为没加润滑油,零件磨损过度才坏的,跟我换的零件没关系。”陆战站起身,指着零件说。那农民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可能是我忘了加润滑油了,真是对不起啊,师傅。我听别人说你用次品零件,就信以为真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陆战笑了笑,说:“没事,大哥,你也是担心农机坏了耽误事儿。以后你注意点就行,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那农民点点头,感激地说:“战哥,你真是个好人,是我错怪你了。以后我肯定跟大家说,你这儿的手艺好,零件也好。”
看着那农民离开的背影,苏晚皱起了眉头:“战哥,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不然好好的,他怎么会突然跑来闹事?”陆战眼神一冷,说:“我猜也是,估计是赵长贵那家伙,他看不得咱们好。不过没关系,清者自清,咱们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行。”
果然,没过多久,赵长贵散播谣言的事情就被大家知道了。人们纷纷指责他心胸狭窄,嫉妒陆战的生意好。而“战哥农机维修铺”的口碑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陆战的大度和手艺好,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的春风越来越强劲。陆战的维修铺也在不断发展,他陆续招了几个徒弟,开始扩大规模。苏晚则在一旁帮着他管理店铺,同时也没有忘记寨里的姐妹们。她继续组织她们做鞋垫、绣手帕,然后通过陆战的渠道卖到县城里,让大家都能赚点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