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澍忙了一下午,从一隅工作室出来时只看见林雅,问起才知道云荼去了工作区。
在没见到云荼和苏晚相处之前,他从未想过人与人之间还有这样的相处模式。过往经历中,很多人说他热心、阳光、随和……那不过是外在塑就的铠甲。从小出身商贾之家,幼时就被父母带着在酒桌上与大人们周旋,上学时又当班长,不与人交流怎么做好管理工作?所以当初创建旷野社区时,他想顺应本心,提出“去中心化”的理念,现在想来,那其实是所谓的“边界感”。
对,他是个边界感很强的人,只是将这份疏离藏在了心底,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大家都和自己一样。他有时觉得自己考虑得太少,此刻却发现是想得太多。旷野社区中的“社区”,本意是指以情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就像先前云荼说的那样:“我们的作用,就是把他们连接起来。”他原以为苏晚会有的“边界感”,也在云荼的“连接”中悄然消融。
原来如此。原来,竟有人笑得这样鲜活。
鲜活的笑意离他越来越近,轻快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你是来找我的吗?”
陈澍这才回神,“哦,对,忙完了吗?今天大家都在忙,厨房没开火,带你去镇上吃晚饭。”
“好啊。”云荼一口答应,“我们是走路去吗?”
“开车去。”陈澍侧身让她先出门。
白楼门前的停车区域,银灰色的商务车静静候在那里。陈澍先拉开副驾车门,示意云荼坐进去,同时解释道:“这是社区的公用车,特意买的七座商务车,平时用来接送站点的客人。他们带行李不方便,到了乡道站点都是我们去接。”
“宋青昱和林雅已经在镇上等着了,”陈澍发动车子,方向盘轻转驶出社区,“刚才把他们送到镇上去对接打印机维修,谈完差不多就到饭点了。”
车子驶在乡道上,两侧的稻田在暮色里泛着金浪。云荼望着窗外掠过的村路,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今天去村委会见到新来的第一书记了,听说我们的情况后,他说高速网络能申请30%补贴,门口的路如果纳入乡村旅游规划,说不定能拿到全额专项补贴。”
陈澍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侧头看她时眼里漾着笑意:“这么顺利?我就知道你能搞定。”
“还有,我今天看了社区的采购清单,休息区的咖啡品种太多了,其实可以精简到一种大家最常喝的单品豆,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保证品质稳定。等以后客流起来了,再引入本地茶品牌或者小众咖啡品牌合作,既满足多样化需求,还能增加盈利点。”
陈澍认真听着,过弯时轻打方向盘:“你说得对,之前总想着让大家有更多选择,倒没考虑成本问题。明天让林雅统计下消耗量,按你的建议调整。”
村子离镇上不远,不一会儿车子就驶进镇上的主街。林雅和宋青昱已经在河边的小炒店等着,见他们下车,林雅立刻挥手:“云荼姐!澍哥!这边!”
小炒店的木桌摆在河边,晚风带着水汽吹过,驱散了白日的燥热。陈澍特意将菜单递给云荼,让她按自己的口味点,说他们已经吃过很多次了。
晚饭时大家聊着宣传片的进展,林雅兴奋地说周大哥已经勘察好几处拍摄点,明天一早就去拍茶山日出。宋青昱提到下午联系了几个数字游民,他们都很喜欢社区的工作氛围,后续宣传需要的话也愿意出镜。陈澍坦言如今意识到了连接的重要性,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云荼偶尔插言,目光落在河边静静流淌的水面上,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格外安稳。
返回社区时夜色已深。车子刚停稳,林雅和宋青昱就迫不及待地下车了。云荼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陈澍忽然开口:“你的房间……还习惯吗?林雅说你选了最里面那间。”
“挺习惯的,采光很好。”云荼推开车门,随口道,“就在你隔壁,以后请教问题方便多了。”
陈澍的动作猛地顿住,随后缓缓推开车门:“嗯,是挺方便的。”
两人并肩往一隅走,走到里屋,云荼指了指自己房间的门:“我到了,晚安。”
“晚安。”陈澍看着她推门进去,直到门轻轻合上,才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清晨五点,不远处的茶山被晨雾笼罩着,周明架起相机站在了306房间的阳台。他调试着镜头,将远处云雾缭绕的茶林框进取景器,过于专注的神情连云荼和陈澍走进来都未曾察觉。
云荼和陈澍走近时,正看见周明聚精会神地拍摄日出穿透云层的瞬间。听林雅说他才三十多岁,可阳光洒在他身上,能清晰看见黑发中闪烁的白发。中等身材带着点啤酒肚,侧脸轮廓在晨光里显得有些不符年龄的沧桑,但细看又透着一股执拗的专注。
“周大哥早。”云荼轻步走近,“辛苦你这么早起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