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主持营务的常医官和几位老医师忙得脚不沾地。
春儿的到来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只当是京城来的贵女走个过场。
但她并没有在意这些目光,径直走向一位因伤口恶化而高烧不退的年轻士兵。
那士兵腿部伤口溃烂,脓血不止,气息微弱。
春儿仔细检查了伤口,又探了脉象,眉头微蹙。
她轻声对常医官说:“常医官,这位兄弟的伤口,似乎有腐肉没有清,只用普通金疮药恐怕难以见效,可否让我一试?”
常医官见她说得在理,且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
春儿净了手,取出自己带来的银针和一小瓶母亲特制的解毒生肌散。
先用银针刺穴,为他泄热镇痛,然后小心翼翼地清理腐肉,再将药均匀撒在伤口上,用干净的纱布仔细包扎好。
整个过程看得常医官和周围几位老医师暗暗点头。
“这药散能拔毒生肌,配合清热汤剂,或许有转机。”春儿写下一个药方,递给常医官,“劳烦医官按方抓药,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分服。”
说来也奇,那士兵服药扎针后,到了傍晚,高热竟真的退去不少,人也清醒了些,能吃些流食。
消息很快在伤兵营传开,众人再看这位年纪轻轻的京城小姐,目光顿时不同了,多了几分敬重。
接下来的日子,春儿几乎每日都会到伤兵营帮忙。
她不仅医术得了李梵娘真传,更难得的是那份仁心。
面对伤兵的痛苦和焦虑,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耐心细致地诊治,毫不避讳污秽。
她还将母亲编纂的《北境常见伤病急救手册》中的一些简易法子教给营中的医徒和护工。
渐渐地,京城来的小医仙、国公爷家的小姐的名声便在朔风城的军民中传开了。
人们都知道,这位身份尊贵的小姐,没有半点架子,心肠好,医术也高明。
许多百姓有些头疼脑热、陈年旧疾,也慕名前来求诊,春儿都是来者不拒,尽心诊治。
一次,城外一个依附大胤的小部落发生畜疫,波及族人,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
部落巫医束手无策,派人到朔风城求助。
春儿听闻后,主动向沈追请缨,愿意随军医前往。
沈追本就有顾虑,但见春儿态度坚决,又想到她的医术和身份或许能更好地安抚部落人心,便派了小队随行保护。
春儿深入部落,不顾疫病风险,仔细检查病畜和病人。
她结合当地能找到的草药,调配出解毒防疫的汤剂,指导族人隔离消毒。
终于在几天后,疫情得到控制。
部落首领感激不尽,称她为长生天派来的使者。
此事之后,春儿仁心小医仙的名声更是传遍了朔风城内外,连一些较为温和的狄戎小部落也有所耳闻。
沈追将春儿在北境的所作所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