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有原因的。
也是因为当年张一谋和戛纳的交恶,导致了戛纳对华态度一直倨傲。
其实这有点跟陈瑾对金马的做法,异曲同工。
只不过张一谋的地位,电影圈内人不好说,而且做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像陈瑾太年轻,再加上公司的影响力,所以竞争对手给他买了不少黑料。
这也是为什么张一谋会第一时间,给陈瑾发信息,他其实也经历过。
“问问陈瑾吧,他是老板!”
张一谋开口说着,旁边的庞立薇笑道:“他肯定听你的!”
这电话都不需要打。
以庞立薇对陈瑾的了解,他哪怕闯入偌大一番事业,对张一谋还是有着最起码的尊敬。
一如当年初次遇见。
“呵呵,这小子……确实会把皮球抛给我!”
张一谋起身伸了个懒腰,在那思索了下后,才道:“之前陈瑾说《金陵十三钗》准备什么时候上映来着?”
“春节!”
这个庞立薇问过陈瑾,她其实很不理解。
“春节?”
张一谋眉头皱着:“过年的日子,不太好吧?”
虽然《金陵十三钗》,他拍的并不惨,都是从侧目衬托了屠杀的凄惨。
没有那些直击内心的屠杀场面,看了让人不适;但结局肯定是会哭的,因为十三钗就义!
这是最为悲壮的一段。
“他说春节的流量高,我也不知道流量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看的人多!”
“就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屠杀的意义!”
“这也不一定啊?”
春节看得人多吗?
张一谋虽然对电影发行不太了解,但也知道上映的一些档期;春节之前好像也没什么票房很高的影片。
“不过,要春节上映,柏林倒是能赶上!”
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报名门槛,无一例外都要求是全球首映。
即参展之前,不能在其他平台、国家公开放映过,这是为了彰显电影节的权威和独特性。
当然,只要是人定的规则,就有例外。
譬如《寄生虫》在戛纳参展前曾在国内有过放映。
后经曝光后,影展官方解释是小规模的媒体点映,最终斩获金棕榈。
还有老片《罗马》,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前,曾在特柳赖德电影节进行过非公开放映,最后也被判定具备评选资格。
按照陈瑾的规划,这部意义特殊的影片在2012年春节上映,显然就不太符合柏林的时间要求了。
明年的第62届柏林电影节,差不多在2月9日上映。
而今年春节在明年的1月23日,相差了半个多月。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金陵十三钗》,入围了第62届柏林主竞赛单元,但最后只参加展映的原因。
入围,但没法得奖。
就是因为它事先在国内和北美上映了,北美更是在11年11月23日,成为全球最早首映的国家。
比内地12月15日,还早大半个月。
张卫平是想玩一波大的,依靠贝尔的人气;却没想到被老外集体抵制外加媒体彻底抹黑,最后被迫下架小范围公映,只拿下可怜的31万美金票房。
全美只有30块屏幕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