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状元郎 > 第三七六章 一门三举人(第2页)

第三七六章 一门三举人(第2页)

“但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危!”他厉声道,“你们以为中了进士便可高枕无忧?错了!从此以后,我们一举一动皆在朝廷眼中,在政敌刀口之下!谁若贪财好利,谁若仗势欺人,谁若擅自收田纳仆??便是拿刀刺向弘之与春哥儿的心窝!”

大伯娘脸色发白,低头不语。苏大吉跪伏于地,连连磕头:“爹,我再不敢了……前日有个米商想借我名义免税,我当场撕了契约,还打了他一巴掌!”

老爷子微微颔首:“还算你没彻底昏了头。”

他又环视众人:“从今日起,家中一切用度缩减三成。仆役只留六人,多余者遣散返乡,另赠路费二两。店铺租金所得,一半存入义仓,一半用于私塾扩建。田租收入,凡八十岁以上孤寡佃户,免租三年;残疾者减半。若有欺压佃农者,立即逐出家门!”

族人震惊,却无人敢言。

“还有。”老爷子顿了顿,“明日我要亲自赴县衙,拜见县令,当面谢绝一切封赏、匾额、鼓乐仪仗。合江百姓若想庆贺,只准他们来私塾听学童诵书,不准设宴、不准演戏、不准燃放烟花爆竹。谁若违令,罚银十两,充作义学经费。”

散会之后,七妮扶老爷子回房。他坐在床沿,咳了几声,吐出一口浊痰,颜色暗红。

“郎中说您不能再劳神了。”七妮哽咽。

“不劳神,家族就要毁。”老爷子喘息着,“你以为我怕死?我不怕。我只怕死后睁着眼看苏家败落,看子孙沦为阶下囚。”

次日清晨,老爷子果然乘轿前往县衙。县令闻讯惊起,亲自迎至仪门外。两人分宾主坐定,县令笑道:“老太翁,贵府双星耀榜,乃本县千年盛典,下官已备鼓乐彩棚,拟于三日后为贵府悬挂‘父子同科’金匾,全城百姓皆来观礼,岂不美哉?”

老爷子拱手:“大人美意,苏某心领。然小儿仅列二甲、三甲,非状元榜眼,何敢僭越?且朝廷明令,非一品大员府邸,不得悬‘父子同科’匾。若擅自悬挂,便是欺君之罪。”

县令讪讪:“此乃民间颂德之意,何必拘泥?”

“法无宽严,唯在执行。”老爷子正色道,“大人若真敬我苏家,不如助我办好义学。我愿捐银二百两,建新舍三间,请陈先生扩招贫寒学子五十名。此事若成,胜过千块金匾。”

县令沉默良久,终叹道:“老太翁高义,下官佩服。那就依您所言,不办庆典,专设讲学日。届时请陈先生率学童宣讲《圣谕广训》,也算教化一方。”

事情就此定下。

三日后,苏家门前未挂匾、未奏乐、未摆酒。唯有私塾庭院中搭起一座草棚,陈先生率四十名学童齐诵《大学》第一章。十里八乡的百姓闻讯而来,静静伫立门外聆听。金宝儿站在最前,声音清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诵声如溪流汇川,荡漾在春日晴空之下。

就在此时,忽有一队官兵策马而来,为首校尉手持圣旨,高呼:“苏家接旨!”

众人屏息。老爷子整衣出迎。

校尉展开黄绢,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弘之文章卓荦,识见深远,特授翰林院编修,兼经筵讲官预备人选;李春执法严明,堪为表率,授刑部主事,即日赴任。钦此。”

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欢呼。但老爷子只是深深叩首,谢恩起身,脸上并无喜色。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这才开始。

当晚,他在灯下重读弘之来信,反复咀嚼“步步如履薄冰”六字。忽然想起一事,唤来苏有彭:“你立刻派人去成都、重庆、泸州三地的钱庄,查清楚过去半年是否有以‘苏弘之’或‘李春’名义开设的账户,或大额银钱出入。若有,立即报我。”

苏有彭不解:“难道会有人冒名?”

“人心难测。”老爷子沉声道,“有些人,自己爬不上树,就想砍倒树让人一起摔下来。”

五日后,探子回报:泸州一家钱庄确有一男子持“李春”名帖存银五百两,并声称系刑部主事预支俸禄。经查,该人乃本地一讼棍,曾因伪造官契被杖责。

老爷子当即写信给春哥儿,附上证据,并警告:“家中绝不容此类败类。若再有假冒者,无论亲疏,报官严办。”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风波未歇。

弘之在翰林院每日埋首典籍,撰写史稿,从不参与党争。有南党官员邀他入席饮酒,他婉拒道:“学生初入仕途,唯恐言行失当,连累师门。”北党欲拉拢他攻击春哥儿,他亦正色道:“吾弟虽策论激烈,然句句为民,请诸公明察。”

一日,内阁大学士召见,问其对盐政改革之见。弘之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提出“官督商销、票盐分流”之策,条理分明,见解独到。大学士频频点头,事后对同僚言:“此子沉稳有度,不趋炎附势,可堪大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