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正通过某种无形的引力,不断汇入静屿的共写网络。
某夜暴雨倾盆,静屿的温室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碎裂声。
众人赶到时,发现一片水晶花瓣从中断裂,内部渗出淡粉色液体,如同血液般顺着茎秆流淌。壁画上的树影剧烈晃动,枝叶竟开始脱落,化为光点消散。
“系统负荷过载了。”陈默紧急检测,“双向共写的数据流超出预设阈值三倍以上!必须切断部分连接!”
“不行!”林小满拦在他面前,“那些正在发声的人,很多是第一次说出真相!如果我们现在断开,他们会觉得自己又被抛弃了!”
“可如果不干预,整个网络可能崩溃!”阿?焦急道,“到时候不只是失联,所有已存的记忆都可能湮灭!”
程远静静看着那滴坠落的粉液,忽然伸手接住。液体触碰到皮肤的瞬间,化作一道暖流,涌入他的意识。
他看见一个女孩坐在天台边缘,双腿悬空,手机屏幕上是她刚刚编辑好的遗书:“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她正要发送,忽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
>“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全世界都在逼你跳下去。
>可能不能先等等?
>就五分钟。
>去阳台看看月亮,或者喝一口水。
>如果五分钟后你还想走,我绝不拦你。
>但请你相信,有人正拼尽全力想拉住你。”
>??匿名
她愣住了。
她不认识这个人,可这句话像一只手,轻轻抓住了她的心。
她没跳。
她哭了。
她删掉了遗书,回复了一句:“谢谢你。”
而这条短信,正是由共写网络自动生成,通过一位志愿者的手机发送出去??那人并不知道自己参与了这场救援。
程远睁开眼,声音坚定:“我们不能切断连接。我们可以升级。”
“怎么升?”李澜问。
“开放‘信使计划’。”他说,“让愿意的人成为载体。”
众人一怔。
“你是说……让更多普通人接入系统,成为临时节点?”
“没错。”程远点头,“就像昨晚那个发短信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成了信使。但如果有人愿意主动承担,我们就可以建立分布式中继站,减轻主系统的压力,同时扩大覆盖范围。”
“风险极高。”陈默警告,“一旦精神同步失败,信使可能出现认知混乱、情绪反噬,甚至人格解体。”
“但我们已经在做了,不是吗?”林小满轻声说,“从写下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选择了承担。”
三天后,“信使招募令”以隐秘方式发布在十几个心理互助论坛上。内容极简:
>**你是否曾被人一句话救下?
>是否曾在深夜写下永远不敢寄出的信?
>如果你愿意成为别人的光,
>请回复暗号:‘我在这里’。**
>??静屿
四十八小时内,收到两万三千七百一十五条回应。
经过筛选与测试,首批三百名信使正式接入共写网络。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职业各异:护士、教师、程序员、外卖员、退休老人……每个人都获得一段加密频率和一本空白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