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在线鉴宠,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 > 第444章 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第1页)

第444章 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第1页)

通过观气术观望这个小姐姐家里情况。

在观气术的作用下,无论是这只猫还是这个小姐姐在家里的活动轨迹情况都是一目了然。

而且通过观气术观察到的结果,可以确认这个家里只有她和这只猫两个的气息。。。。

雨季的青海湖畔,泥土松软得像被泪水泡透的纸。我踩着泥泞走向“声音山谷”边缘的一处新挖出的地基坑??这里将建起一座没有屋顶的剧场,孩子们称之为“天空教室”。苏小满蹲在坑边,手里捏着一块刚从土里扒出来的碎瓷片,边缘泛着青灰的釉光。

“像是老式广播喇叭的外壳。”她说,声音轻得几乎融进风里。

星眠正用便携设备扫描这片区域的地下声波反射图。屏幕上的数据突然跳动起来,她皱眉:“下面有空腔,结构不规则……但不是天然溶洞。”

陈默从背包里取出一根碳纤维探杆,缓缓插入地表裂缝。三米深处传来轻微的金属回响。“人工埋设的管道系统,”他抬头看我,“走向和‘茧房’通风道一模一样。”

我们谁都没说话。这种巧合已经不能叫巧合了。Q博士留下的痕迹,像一根埋在时间里的引信,总在你以为安全的时候,轻轻颤一下。

那天夜里,我在帐篷里翻看李文秀的手写笔记复印件。她在末页写道:“他们以为控制声音就能控制灵魂,可声音从来不是起点。真正的源头是**触碰**??母亲拍背的节奏、父亲肩头的震动、同伴相视时呼吸的同步。这些微小的共振,才是语言诞生前的第一声啼哭。”

我忽然想起录像带中那个女婴听到《破茧谣》第七小节时心跳加速的画面。那不是音乐的作用,而是**记忆的预编程**?还是某种更深的生物联结?

凌晨两点,手机震动。一条加密信息来自苏小满:

>“培训营的孩子开始模仿彼此的梦。

>昨晚三个不同宿舍的八个孩子,画出了同一扇红门。

>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掌心朝外,写着‘别进来’。”

我猛地坐起。这不是传染,是**集体潜意识的重叠**。如果Q博士真的构建了一个跨越代际的情绪调制网络,那么这些孩子可能正在无意识中接收同一个“信号源”。

天亮前,我们决定启动“回音计划”第二阶段:不再只是播放原始民谣,而是让每个参与的孩子录制一段属于自己的“真实声音”??一句从未说出口的话、一次被打断的哭泣、一个藏了多年的秘密。我们将把这些声音混编成新的音频矩阵,反向注入全国心理干预系统的备用信道。

“就像打疫苗。”星眠解释,“让他们习惯真实的混乱,而不是被净化过的情感模板。”

执行当天,意外发生了。

第一段录音来自云南怒江的一个傈僳族女孩,她对着麦克风低语:“我恨奶奶烧掉阿爸的照片。她说那是邪物,可那是他唯一留给我的东西。”话音未落,监控系统警报骤响??她的脑电波出现了罕见的γ波爆发,持续时间长达十七秒。

紧接着,全国十三个试点站点同时报告异常:正在收听测试音频的孩子们纷纷捂住耳朵,有人尖叫“它在咬我”,有人跪地干呕,还有一个六岁男孩突然用纳西东巴文写下一句话:“鼓停了,但血还在走。”

星眠紧急切断信号传输,脸色发白:“我们触发了某种防御机制……那些被修改过的声波,在神经系统里留下了‘抗体’。当真实情绪出现时,身体竟把它当成病毒攻击。”

陈默盯着数据分析图,手指微微发抖:“这不只是驯化……这是进化层面的篡改。他们在用文化仪式作载体,把顺从编码进了基因表达调控区。”

苏小满沉默许久,忽然问:“还记得李文秀逃亡前最后一条录音吗?她说‘鼓已响,魂未归’。也许她不是在说孩子,而是在说自己。”

我们都愣住了。

她继续说:“她带走的女儿,会不会就是第一批‘非标准人类’?既接受了声波干预,又在母体中听过原始《破茧谣》,两种频率在一个人体内共存?如果真是这样,她女儿现在应该二十六七岁了……而且,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

就在这时,营地来了个陌生女人。

她穿着洗旧的靛蓝布裙,背着一只竹篓,说是来送山货的村民。可当她经过录音棚时,门口悬挂的铜铃突然剧烈震颤,发出尖锐长鸣。守夜人回忆,那频率正好是《破茧谣》第七小节的基音。

我们调取监控发现,她在路过麦克风阵列时,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声。但音频捕捉仪却录到了一段极低频波动,经还原后竟是一句童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