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道上,吴轼在嘈杂的大声呼喊中冲过,白色战车冲破空气,直达1号弯前。
吴轼的刹车远比别人要晚,这是他的风格,或许是长期和潘子在一起,他们两个的风格十分相似。
和q2时一样,1-4号弯是套需要在进弯前、出弯过后调整刹车平衡的弯道。
然而吴轼却和其余车手不一样,入弯前他提前调整了参数,但是第二次调整,他却放在了弯中!
这非比寻常,几乎没有车手会这么做,因为出弯中完美控制好方向已然不易,分心去完成赛车设置极容易出现方向幅度失误。
只见t架摄像头中,吴轼的右手非常繁忙。
他既要控制档位,又要拉开手去调整按下刹车比列调整按钮,在+1上连按四下,并转动旋钮调整前束角。
在出弯的过程中他同步完成了这些过程,让赛车的参数变动和弯道完美契合。
在出弯的那一刻,赛车设置就已经调整回了直道!
嗡!吼!
引擎怒吼,从无数细节中争取来的机会让白色威廉姆斯发挥出了更加极致的性能!
直线加速的过程中,乔纳森的声音响起:“汉密尔顿s1(第一计时段)25秒681;s2是29秒207!”
因为时间短促,乔纳森没有报两遍,这只是一个提醒,顶尖车手对于速度、时间是非常敏感的。
等到吴轼通过计时段后的成绩报出来,他自己就能够知道大致跑得如何。
飞速冲过5号假弯,6号弯刹车区,汉密尔顿是在没到100米标志就开始刹车降挡,吴轼则要等到过了标志牌后才开始刹车。
相较而言,汉密尔顿能够保持更多的弯中速度,吴轼则能求取到维持高尾速更多时间带来的些许优势。
这是两种风格的开法,并非判定车手优劣的方式。
6号弯后是段直道连接大“s”型的7、8号弯,这两个弯道的控制精准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乔纳森再次说明排位情况:
“很好,刚刚的s1你的速度非常不错,是25秒778,25秒778。”
虽然比汉密尔顿慢了千分之97秒,却要知道第一计时段里那个组合弯本就不是威廉姆斯的强项!
转播镜头给到吴轼,浮现出s1的计时成绩,其中有着和汉密尔顿、罗斯伯格、维特尔的对比,吴轼竟然仅次于老汉。
兵哥和飞哥有些紧张的不敢大声说话。
“从第一计时段的情况来看,吴轼这圈或许有机会。”
“还是要看第二个计时段的。”
两人没有了以前那种活跃的开着玩笑的解说方式,毕竟自己国家的车手在场上争夺杆位,
那种感觉简直是有几分窒息,仿佛场上的不是吴轼,而是他们两人。
吴轼维持着7挡经过7号弯,这里对手臂力量要求很大,开着非常累,并且理应要松脚油门,而吴轼没有松的很轻微。
这让整辆车都有种推头的冲动,他咬着牙,努力精准控制住自己的双手,方向的角度要绝对精准!
但凡有偏差,就是推头!就要松油甚至带上刹车!
那么这圈就基本作废了!
“哇喔!他这速度太高了吧!”
“呀!太惊险了,我刚刚以为要打滑了!”
赛车在赛道上的动态,被转播镜头精准捕捉。
所幸,他完美通过了7号弯,而后进入更加急的8号弯,车辆不得不降挡到四,就这样一路来到9、10弯组成的“几”字型双弯心弯道。
在进入9号弯时降至三挡,一出弯就带着油门冲向外线,准确压在外线的弯心上,右轮几乎越过了路肩,快压在最外侧的淡淡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