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光靠这些人,兵源终有极限。若想突破这个瓶颈,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內的大规模徵兵,不仅徵召工人,还要把占据人口多数的农民也一併纳入军队。
即便这会带有些许强制的色彩。
“这会引起极大的反弹啊。现在农民因征粮而已是怨声载道,若再来强制徵兵,只怕。。。。。。”
“革命自古便是血流成河,胜利也总是伴隨牺牲,布哈林同志。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士兵,凡是妨碍这一目標的,都必须被强硬清除,哪怕是以武力。”
托洛茨基那仿若永远冻土般冰冷的语调让布哈林咽了口唾沫,不敢再多言。
“还有,有必要將旧帝国军的军官编入赤军。”
“您说什么?!”
但他话音刚落,眾人便惊愕出声。
这实在不像是从托洛茨基嘴里能说出的言语。
“这。。。。。。您在说什么,托洛茨基同志!”
“这根本不合常理!”
这对布尔什维克来说,简直是难以接受的建议。
眼下与赤军浴血奋战的白军,其主力不正是那些旧俄帝国军的將校出身吗?
而现在却要把他们拉进赤军担任指挥官?
这不是明摆著把鱼交给猫管吗!?
“托洛茨基同志,关於这点,是否可以再行商议?”
就连一向多疑、不输他人的史达林也明確表达了反对意见。
“別再说蠢话了,史达林同志。战爭是军人打的!可我们的赤军,真称得上是一支军队吗?显然不是!”
托洛茨基如往常般一脸傲慢,坚持己见。
“该死的山羊鬍子混蛋。。。。。。”
被当眾骂蠢,史达林只能强压怒火,等待属於他的那一日到来。
说到底,托洛茨基並没有说错。
眼下的赤军更像是拿著枪的工人帮派,带领他们的多是下士或基层军官,数量还严重不足。
若想改变这一现状,便必须引进真正具备能力与经验的军事专家,而俄国境內拥有这种能力的,无疑只有旧帝国军的军官们。
托洛茨基虽是个理想主义者和幻想家,但至少在战爭方面,他明白不能靠理想打仗。这也是汉斯看好赤军最终胜出的理由。
“当然,我並不是因为信任那些旧军官才这么说。对他们的监视与控制必须是全面的,必要时可以採取更强硬的手段勒住他们的狗链。关於这方面,我相信契卡会处理得当,对吧,捷尔任斯基同志。”
“请放心交给我,托洛茨基同志。”
得到任务的捷尔任斯基用毫无感情的声音回答,托洛茨基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现在,时间在流逝,战斗仍在继续,各位同志。別再犹豫了,赶紧行动起来!明白了吗?”
“。。。。。。明白,托洛茨基同志。”
在托洛茨基强硬的催促声中,布尔什维克们低头应道。
可在那低垂的脸庞之下,却已满是对托洛茨基日益暴躁的极大不满。
。。。。。。
轰!轰隆!!
“前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