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骁知道东方景明这话并非无的放矢。
方才在回明华殿的路上,他就撞见几个官员扎堆在宫道角落,脸色凝重地交头接耳,眼底藏着慌乱。
其中一人他有印象,是户部的官员,前几日还在朝堂上跟着高士成附和“重开祭祀”,如今靠山倒了,怕是急着找新的依靠。
霍骁走到桌案旁坐下,打开一本奏折:“坐不住才好,样才好进一步肃清文武百官。”
东方景明“嗯”了一声,依然有些担心。
上辈子他们没有处理高士成,所以没有这些人在朝堂上搅和。
可这辈子不一样了,高士成倒台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思忖着,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拾玖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凝重。
“陛下,户部主事、兵部郎中等十人,方才一起去了荣亲王府,怕是要让荣亲王请太后回宫。”
闻言,霍骁面不改色:“朕知道了。”
东方景明却心头一跳。
太后自霍骁登基后便以“养病”为由住进了京郊行宫,极少过问朝政。
如今这些官员突然去荣亲王府拜访,显然是想借太后的势力自保。
东方景明攥紧手中炭笔,指腹蹭过粗糙的纸页,划出一道浅痕:“太后若是回宫,怕是要借着‘稳定朝局’的由头插手政务,到时候不仅朝堂要乱,昭和那边的储君计划怕是也要暴露了。”
霍骁:“屈元青忠心不二,姚守义刚正不阿,此二人一心只有大乾的将来,所以会站在我这边。再加上六部尚书也是我的人,太后就算是想要插手朝政,也得看看他们同不同意才行。”
话虽如此,东方景明却仍放不下心。
他想起史书中“太后干政”片段——上辈子太后虽未直接夺权,却听信“他的谗言”,凭借母家的财力和兵力在暗处扶持外戚,到处给霍骁添堵。
如今这些官员主动递橄榄枝,太后未必会拒绝这送上门的权力筹码。
“要不要派人去盯着荣亲王府吗?”东方景明凑近霍骁,压低声音,“至少得知道他们具体要谈什么,也好提前应对。”
霍骁伸手将他揽进怀里,下巴抵在他发顶:“拾玖会让人跟着的。”他指尖划过东方景明颈间的红痕,语气带了几分安抚,“别担心,上辈子的乱局重演。而且没了你这么个智囊给太后出主意,她掀不起来什么风浪的。”
正说着,殿外又有脚步声传来,这次却是凌七。
他的神色比拾玖更急:“陛下,荣亲王那边有动静!他要以“朝臣忧惧,恐生变故”为由去见太后,此时已经让人备马了!”
霍骁:“知道了,下去吧。”
“这分明是在故意夸大局势,逼太后出山。”东方景明气急:“这些人就不能安安分分的吗?非要搅得朝堂鸡犬不宁!”
“权力面前,哪有那么多安分人。”霍骁见怪不怪,“朝堂越乱,没了靠山的人才好苟活。”
东方景明心存侥幸:“太后有没有可能不回来?”
“没有。”霍骁语气笃定,“太后当初去京郊行宫,其一是不想看见我父皇,其二是和我置气。”
东方景明:“还有这回事?”
“嗯。”霍骁说:“我一登基,她就想让我娶她的侄女做皇后,但被我拒绝了,然后太后就置气离宫。如今有人给她搭回宫的台阶,她不可能不回来。”
霍骁话说的轻巧,但想来当年应该是把太后气的不轻,不然何至于离宫。
东方景明想起江娴清偶尔提起的往事——太后当年在后宫争斗中手段狠辣,若不是江娴清藏得深,霍骁未必能平安长大。
如今太后回宫,怕是会掀起新的风浪。
“那我们要不要提前做准备?”东方景明追问,指尖无意识的攥紧了霍骁的衣袖。
霍骁反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几分不安:“准备自然要做,但不必慌。高士成已死,他的党羽不过是一群散沙,太后就算想保,也不可能保得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明日陪我去一趟善德堂,看看那边的情况。”
东方景明点头应下,心里却仍有些不踏实。
他总觉得,这场围绕高士成的风波,不会就这么轻易结束。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太后回宫的消息就像惊雷般炸响在京都城。
彼时东方景明刚跟着霍骁上完早朝,正准备去善德堂,何有全就匆匆跑进来,脸色发白:“陛下,太后……太后已经到宫门口了,说要亲自来明华殿见您!”
霍骁的脚步顿住,眼底闪过一丝冷意:“随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