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清风楼二楼一间宽敞的雅间中,就坐着几位衣着精致贵气的年轻姑娘。
她们都是当朝宰相孟谦家的孙女。
当身穿墨灰色盔甲的凌戈策马出现在视线中时,二楼雅间中原本还在闲谈的众人,不由都安静了下来,目光朝他那边望了过去。
“嗤!原来传闻中的凌戈就长这样啊?”一道尖锐女声这时突然打破了雅间的安静,“我瞧着,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看起来跟其他穷当兵的没什么两样!”
听到这傲慢刻薄的话语,雅间中不少人都在心中感到不赞同。
但因为说话的人乃是府中嫡出二房家唯一的嫡女孟雪琪,所以庶出三房和四房家的那三位姑娘,都只是微微垂落下双眸,好似压根没听见孟雪琪刚才的那番话。
但坐在孟雪琪对面的孟雪姝,闻言却是不由微蹙柳眉。
她抬眸望向孟雪琪,嗓音似玉坠冰盘般清冽,提醒说道:
“二妹妹,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若是没有你口中那些‘穷当兵的’,咱们今日也未必能安坐于此间锦绣华屋之中。”*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年,孟雪姝却依然清晰记得,早春那会,当西桀单于骤然在关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的消息传回京师时,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近二十年来,西桀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且来势汹汹,攻势猛烈。
而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桀大军,西北边关军加起来却只有五万兵力可用。
尽管这些年来,边关各处都修缮了诸多防御设施,但1比4的兵力差距,还是让得知消息的人,心都不由揪了起来。
那段时间里,孟雪姝记得,祖父一直没回府,日夜都住在政事堂那边办公,与朝中的大臣们商议和筹办抵御西桀联军的事情。
山雨欲来风满楼,就连她陪祖母去京郊外的大恩寺礼佛时,都碰到有香客面露惶惶之色,与人交谈着西桀进犯边关的事情。
市面上甚至开始有消息流传,说朝廷已经在调集各地援军,打算往西北那边紧急调兵,以避免出现西桀铁骑踏破边关,一路挥师南下,兵临京师城外的可怖局面。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大盛即将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时,西北边关却突然开始捷报频传。
起初,当西北边军击退西桀联军主力,且斩杀西桀二王子及万余西桀联军的好消息快马加鞭传至京师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这个战绩实在过于惊人,以至于朝堂上不少人怀疑,消息是否有误,或者说,会否是西桀人在背后捣鬼作祟。
可还没等众人从这个消息的冲击中缓过来时,又一个惊天消息从西北那边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师。
发动这次大战的西桀单于,竟然被西北边军给活捉了!
西北那边显然也知道这个消息很是让人震撼,所以在折子里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晰。
原来,西桀二十万联军兵分数路,主力这一路则是由西桀单于率领。
而在西桀联军主力遭遇大溃败后,西桀单于害怕被全军覆没,便率领剩下万余部属匆忙撤退。
然而,凌戈却早已率五百精锐骑兵,抢先埋伏在西桀单于的退路之上。
等到西桀单于率部下进入伏击圈后,凌戈果断抓住时机,犹如神兵天降,带领那五百精骑猛冲敌阵,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西桀联军纷纷如惊鸿般仓皇逃窜。
西桀单于向来不可一世,桀骜暴戾,时常掳掠大盛子民为奴做婢,如今却也被凌戈给活捉到手,成为了大盛朝的阶下之囚。
随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捷报到来,这段时日笼罩在百姓心头上的愁云惨雾,霎时间是消散殆尽。
孟雪姝久居闺阁,消息闭塞。
看到祖父终于从政事堂回到家中,且脸上还带着淡笑时,她心中是既惊讶又疑惑。
等从祖父那里得知捷报上的消息后,她心中也是跟着松了一口气。
听到祖父对凌戈百般称赞,甚至还说大盛朝又多了一位如同国之柱石的大将时,孟雪姝更是由衷地感到赞同。
古往今来,人人都晓得要擒贼先擒王,但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
孟雪姝平日里酷爱翻阅史书,但却还从来没在史书中,看到有谁能够像凌戈如此厉害,在这种极限以少对多的情况下,还能活捉敌军主帅。
孟雪姝虽为闺阁女子,却也忍不住对凌戈这位骁勇之将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也正是她在听到堂妹孟雪琪刚才的话语时,替凌戈出声打抱不平的原因所在。
而性情向来骄纵的孟雪琪,在听到孟雪姝反驳自己的话后,脸色却是当场就变得很难看。
她神情阴沉地瞪向孟雪姝,语气中带着很浓郁的不满:
“大姐姐,你说那话什么意思,你是想指责我知恩不图报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