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通达今日在此做出承诺,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我定还给你。”
卢瑜抬头看着那认真的女子的脸庞,内心酸涩,分不清是感动还是悲伤。
她转身出了门,迎着光,大步走向前。
“想回县衙我随时欢迎。”
时间转眼过了五天,卢瑜已经大好,明日就是中秋,又是一天团圆日。
县衙现在十分繁忙,中秋平山县的传统就是开放灯市,中秋傍晚东市整条街都是摆摊和逛街的男女老少。
靠近县衙的主街街旁会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小青年还会去沟渠放灯以祈求姻缘。
而到了亥时,各家各户会放孔明灯,为家人祈福,同时祈求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作为县令,她必须保证中秋这天百姓能够过得平安,玩得尽兴,她现在正站在县衙门口看他们不知场地。
远远看到卢瑜正向她走来,自从那天二人不欢而散,她心中总觉得有些别扭,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卢瑜。
不一会卢瑜已经走到她面前,手里还拿着做灯的纸和竹子。
见她没有动作,卢瑜晃了晃手里的东西,她这才转眼看向他。
“国舅爷有何贵干?”
不知为何她声音染上一丝生疏。
卢瑜听见眸色深了深,脸上的笑容依旧:“明日中秋,你不亲手做个灯?”
她听了之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回以微笑:“事情太多,都需要我亲历亲为,恐怕没时间自己做灯。”
卢瑜顺着她的眼往下望去,一个繁华的灯街已经初具雏形。
这时朱桐听到了她的话,以为她是为了工作拒绝了卢瑜的邀请,转过身对她说道:“县令不必在这看着,我监督他们便是,你随国舅爷去就是。”
她有些尴尬,卢瑜脸上笑容更盛,牵起她的手腕说道:“走吧。”
她不得已跟着卢瑜走进大堂,示意卢瑜坐到客座上,谁曾想卢瑜提出了个更过分的要求。
“李大人,可否去后院,我们二人在大堂做灯是不是不太好?”
她瞥了卢瑜一眼,不得已同意。
他也知道自己与他做手工不好,那又何必提出来?
进到她的寝室,卢瑜有些紧张,他们坐在桌子上,卢瑜摊开油布纸,向她介绍怎么做灯。
“你喜欢什么灯笼?”卢瑜介绍完大致做法后问她。
她刚刚听的心不在焉,现在卢瑜问起来倒是生出点兴趣来:“不如做个鱼灯?”
“鱼灯?为何做鱼灯?”卢瑜有些好奇。
“因为……”她言笑晏晏,指了指卢瑜。
卢瑜疑惑地指着自己,问道:“因为我吗?”
话语之间带着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多想。
“不错,卢瑜鲈鱼,不如就做个鱼灯。”李通达耸了耸肩,低着头终于露出今日第一抹笑容。
卢瑜弯腰往她身边凑,抬起头想看看她的表情,见到她笑了,卢瑜便也十分高兴地回道:“不生我的气了?”
李通达盘起胳膊,嘴角下撇,收起刚刚的微笑,有些傲娇地说:“谁说生你的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