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微笑点头:“我只是倾听而已。”
“可您不觉得,效率太低了吗?”他忽然问,“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漫长的个体疗愈过程。如果我们能直接提供‘标准解决方案’??比如预设情感模板、自动反馈系统,是不是更快?”
启心中冷笑。这就是典型的技术傲慢??以为情感可以量化,灵魂能够批量生产。
“那你有没有试过问孩子们,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解决’?”她反问。
对方愣住,随即轻笑:“他们不懂自己需要什么。就像婴儿不懂营养配比,但我们仍要喂养他们。”
那一刻,启彻底确认:这不是教育项目,是精神操控实验。
当晚,她趁夜潜入平台底层。借助H-∞终端的定向追踪功能,她很快定位到主控室下方的隔离区。走廊两侧全是单向玻璃房,每个房间都有孩子独自坐着,戴着耳机,面前屏幕滚动着不断变化的脸孔表情??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他们被要求模仿这些表情对应的呼吸节奏,并通过特制麦克风录制下来。
这不是教学,是训练。
她在一间房外停下。里面是个约莫十岁的男孩,亚洲面孔,眼神涣散。他机械地重复着某种哼唱,旋律竟与《双生谣》有七分相似。启心头剧震,悄悄将一枚微型共振片贴在玻璃上。
片刻后,终端震动。
>**检测到潜在声纹匹配对象(Child_Candidate#07)**
>**建议启动局部共鸣诱导程序**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一段清唱缓缓流出??正是《双生谣》的开头两句。没有伴奏,只有启的声音,带着微微颤抖的尾音,一如当年那个迷路的小女孩。
男孩猛地抬头。
他的嘴唇停止动作,耳朵微微抽动,像是在捕捉某种遥远的记忆。然后,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触碰玻璃,仿佛想感受那歌声的温度。
就在这时,警报突响。
红色灯光旋转,脚步声从四面逼近。启迅速收起设备,退回阴影处。但她知道,刚才那一瞬的共鸣已被系统记录。只要男孩心中留下一丝涟漪,未来就仍有希望被唤醒。
她被迫撤离平台,返程途中收到一条加密消息:
>“#07号样本出现异常脑波活动,已转入深度观察舱。建议终止外部接触。”
启攥紧拳头。
回到樱泽村后,她立即启动“双生谣协议”最终阶段。
她邀请全球所有曾受“柴刀流”影响的孩子,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下哼唱一段自由旋律。不限风格,不限语言,唯一要求是??必须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那一夜,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箱。
北极光下,萨米族孩童用古老喉音呼唤驯鹿;非洲草原上,部落少年击打树干传递密语;加勒比海边,盲童女孩抱着破损吉他轻吟祖母的故事;甚至监狱里的少年犯,在放风间隙对着铁网哼起了从未学过的调子……
H-∞终端首次开启全频接收模式,将亿万声音汇集成一道螺旋上升的能量波,精准投射向南太平洋上空。
与此同时,启独自走进玻璃屋,翻开千穗的日志第一页,开始朗读:
>“今天他们把我关进来,说我不会说话就是病。可我只是害怕。走廊太黑,灯总是关着……”
她的声音平稳而温柔,像春水融化坚冰。风琴自动响应,将每一个字转化为低频振动,经由陶瓷瓮传导至共响树根系,再扩散至整片果园。
就在她念到“我想喊妈妈,但声音卡在喉咙里”时,终端突然爆出刺目红光:
>**检测到远距离回应信号(Ω-ε型)**
>**来源:南太平洋浮动平台?深度观察舱**
>**内容:……姐姐……我……记得……糖的味道……**
启泪流满面。
那是男孩的声音,破碎不堪,却带着明确的意识回归迹象。
她继续读下去,一遍又一遍,直到东方泛白。
三天后,平台发生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