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食骨記 > 大都羊角市草原乳酪牧人乡愁(第1页)

大都羊角市草原乳酪牧人乡愁(第1页)

一、羊角市香,酪藏乡愁

元代大都的羊角市,是全城最鲜活的所在之一。这里聚居着蒙古、回回、色目等各族百姓,街巷两旁的商铺挂着各式幌子:卖草原皮毛的蒙古帐篷前堆着雪白的狐裘,贩西域香料的回回铺子飘出豆蔻与肉桂的香气,还有推着小车卖胡饼的色目小贩,吆喝声带着异域的腔调。而在街巷拐角处,一家挂着“草原乳酪”木牌的小店,却凭着一股独特的酸香,吸引着往来行人——那是孛儿帖的乳酪铺。

铺子不大,却透着草原的质朴:门口摆着两个铜制的奶桶,桶身上刻着蒙古草原的花纹;店内的货架上,陶罐里装着金黄的乳酪,旁边还放着几串风干的沙棘果,酸香混着奶香,能飘出半条街。孛儿帖正坐在灶台旁,手里握着一根木勺,轻轻搅动着锅里的鲜奶。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蒙古袍,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头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垂在胸前,脸上带着几分草原女子的爽朗,眼神却偶尔飘向窗外,像在思念着什么。

陈墨背着装有《味魂录》的包袱,在羊角市的人流中慢慢穿行。自离开南宋苏州城后,他沿着运河北上,辗转数月来到大都。这座元代都城的繁华,比南宋的临安多了几分多元的壮阔: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百姓擦肩而过,不同语言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连食物的味道,都带着草原与西域的异域气息。可陈墨的目光,却被那股奶香与酸香吸引——不是因为味道有多浓烈,而是那香气里,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牧草香,像远在天边的草原,勾得他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客官,来块草原乳酪?”孛儿帖看到陈墨,笑着起身招呼,声音带着蒙古语特有的浑厚,却又透着几分温和,“咱这乳酪,用的是呼伦贝尔草原的鲜奶,还加了沙棘果,酸中带甜,能解腻。”

“劳烦孛儿帖姑娘,一块乳酪,再给我盛碗热奶。”陈墨走进铺子,找了张靠炉边的木桌坐下。桌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铜盘,盘里放着一小块乳酪,旁边还有一小碟沙棘果,显然是供客人试吃的。

孛儿帖应了声,从陶罐里取出一块乳酪,放在铜盘里,又从锅里舀了一碗热奶,端到陈墨面前。乳酪呈淡黄色,表面撒着少许磨碎的沙棘粉,看起来格外诱人;热奶冒着热气,奶香扑鼻,还飘着一丝淡淡的牧草香。

陈墨拿起乳酪,咬了一口——酸香在口腔里散开,带着鲜奶的醇厚,沙棘果的清甜中和了乳酪的厚重,口感细腻,让人回味无穷。可当热奶滑过喉咙时,那股牧草香突然变得清晰,不是奶本身的香气,而是一种带着思念的乡愁,像草原上未散的风,藏在奶香里,让人心里一沉。

陈墨下意识摸向怀里的银汤勺,指尖刚触到勺身,就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颤动,紧接着,勺身泛出一层淡淡的绿色光晕,像极了草原的颜色,与之前遇到的粉白色、暗红色光晕都截然不同。他屏住呼吸,仔细看向银汤勺——那是个三十多岁的蒙古壮汉,穿着一身深色的蒙古袍,腰间别着一把弯刀,正站在草原的奶桶旁,手里捧着一碗鲜奶,对着身边的孩童笑着说:“阿古拉,等爹挣了钱,就带你回草原,看漫山的牧草,骑最快的马。”

孩童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穿着小小的蒙古袍,手里拿着一串沙棘果,用力点了点头:“阿爸,我要跟你一起放牛羊,还要喝你熬的鲜奶!”

壮汉笑着摸了摸孩童的头,转身将鲜奶倒进铜锅,开始熬煮乳酪,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可画面突然一转,暴雪漫天,壮汉抱着一个奶桶,在雪地中艰难行走,风裹着雪粒打在他脸上,他却紧紧护着奶桶,嘴里还念叨着:“阿古拉还等着喝鲜奶……不能丢……”

银汤勺的光晕慢慢暗下去,陈墨握着勺身的手却有些发紧。他抬头看向孛儿帖,只见她正弯腰给一个孩童擦脸——那孩童穿着小小的蒙古袍,眉眼间与银汤勺里的壮汉有几分相似,想必就是阿古拉。

“孛儿帖姑娘,您这乳酪里,是不是加了草原的牧草?”陈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我尝着,总觉得有股草原的味道,像在思念着什么。”

孛儿帖身子一僵,手里的布巾停在半空,缓缓抬起头,看向陈墨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又有几分躲闪:“客官是个细心人……那是我丈夫巴图的念想。巴图走了,可这乳酪里的牧草香,却像他还在一样。”

二、牧人遗愿,盒藏草籽

孛儿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进陈墨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他看着孛儿帖泛红的眼眶,轻声说:“孛儿帖姑娘,要是您不介意,能不能跟我说说巴图的事?”

孛儿帖点了点头,拉着阿古拉坐在陈墨对面,慢慢说起了巴图的故事——巴图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人,骑术精湛,还做得一手好乳酪。三年前,为了给阿古拉挣学费,让他能在大都读书,巴图跟着商队来到大都,把草原的乳酪卖给各族百姓。他每次寄钱回家,都会在信里说:“等攒够了钱,就带孛儿帖和阿古拉回草原,再也不分开。”

“去年冬天,巴图说要回草原拉鲜奶,等回来就给阿古拉带草原的牧草籽,让他看看草原的草是什么样的。”孛儿帖的声音带着哽咽,手里紧紧握着阿古拉的手,“可谁知道,商队走到半路,遇到了暴雪。后来商队的人回来告诉我,巴图为了保护商队的鲜奶桶,把自己的蒙古袍裹在奶桶上,自己却冻僵在雪地里……他手里还攥着一个小木盒,说要带给阿古拉……”

阿古拉听到这里,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却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娘,阿爸是不是不会回来了?他还说要带我回草原看牧草呢……”

孛儿帖摸了摸阿古拉的头,眼泪终于掉了下来:“阿爸会回来的,他只是去草原给你摘牧草籽了。”

陈墨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酸楚。他想起银汤勺里巴图护着奶桶的身影,想起他对阿古拉的承诺,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孛儿帖姑娘,巴图是不是把小木盒藏在了什么地方?我这把银汤勺,能映出藏在食物里的魂灵,刚才我喝热奶的时候,看到巴图抱着一个小木盒,或许,我们能找到它。”

孛儿帖愣了愣,眼里突然燃起一丝希望:“真……真的吗?你真的能找到巴图的小木盒?他说过,木盒里有给阿古拉的礼物,还有草原的牧草籽。”

“我试试。”陈墨说着,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热奶,靠近银汤勺。勺身再次泛起淡绿色光晕,这次映出的画面更清晰了——巴图站在一片草地里,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盒,小心翼翼地把它埋在草垛下,还在旁边插了一根长长的草秆,嘴里念叨着:“等我回来,就带阿古拉来取,让他看看草原的草籽……”画面里的草地,旁边有一棵歪脖子的老榆树,看起来格外显眼。

“孛儿帖姑娘,你知道大都城郊有这样的草地吗?”陈墨赶紧描述画面里的场景,“有一片草地,旁边有棵歪脖子老榆树。”

孛儿帖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是城郊的‘榆树林草地’!巴图以前跟我说过,他每次去商队卸货,都会路过那里,说那里的草长得像草原的牧草。我们现在就去!”

当天下午,陈墨跟着孛儿帖和阿古拉,来到城郊的榆树林草地。此时的草地虽已入秋,却仍有几分绿意,远处的歪脖子老榆树歪歪斜斜地立着,像在等待着什么。孛儿帖按照银汤勺里的画面,在老榆树旁的草垛下寻找,没一会儿,就看到了一根长长的草秆。

“在这里!”孛儿帖蹲下身,用手刨开泥土,很快就挖出了一个小木盒。木盒是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做的,上面刻着蒙古草原的花纹,还写着“阿古拉”三个字,显然是巴图特意为儿子做的。

阿古拉赶紧凑过来,看着孛儿帖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把小小的蒙古刀,刀鞘上刻着奔跑的羊群,还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褐色的草籽,正是草原的牧草籽。

“阿爸的刀!”阿古拉拿起蒙古刀,紧紧握在手里,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娘,阿爸真的给我带牧草籽了!他没有骗我!”

孛儿帖抱着阿古拉,眼泪落在木盒上:“巴图,我们找到你的礼物了,阿古拉看到了,他很喜欢……”

陈墨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巴图的心愿,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而那份藏在乳酪里的乡愁,也该有了归宿。

三、种草寄情,魂释牵挂

回到乳酪铺后,孛儿帖找出两个陶瓷花盆,和阿古拉一起,把草原的牧草籽种了进去。阿古拉小心翼翼地把草籽撒在土里,又用小铲子轻轻压实,嘴里还念叨着:“阿爸,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牧草,等它发芽了,我就知道草原的草是什么样的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古拉每天都会给花盆浇水,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花盆前,看看草籽有没有发芽。孛儿帖则依旧每天熬煮乳酪,只是脸上的笑容多了,眼神里的乡愁也淡了几分——她知道,巴图的心意,正通过这小小的草籽,慢慢传递给阿古拉。

陈墨每天都会来乳酪铺帮忙。他帮孛儿帖劈柴、烧火,还帮着招呼客人。客人们都说,孛儿帖的乳酪,似乎比以前更香甜了,那股牧草香里,没了之前的惆怅,多了几分温暖。

“陈公子,真是谢谢你。”一天晚上,孛儿帖熬完最后一锅乳酪,给陈墨倒了一碗热奶,“要是没有你,我们永远都找不到巴图的小木盒,阿古拉也看不到草原的牧草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