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资本的爪牙仍在暗处潜伏,公关机器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某些奖项或许依旧会被操控,某些真相仍会被掩埋。但有一点已经不可逆转??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诚实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起点。**
中午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小站。张鸿下车买了份报纸。头版赫然是大幅照片:一群来自不同城市的素人作者手牵手站在广场中央,举着横幅??“我们不是影子,我们是光源”。
配文写道:
>近日,“透明创作联盟”在全国发起“署名行动”。超过两万名自由创作者签署共同宣言,要求所有发表作品必须标明初稿时间、修改历程及协作关系。多家出版社、音乐平台、视频网站已宣布响应倡议,将在年内上线“创作溯源系统”。
他还看到一条不起眼的小新闻:
【新加坡高等法院裁定,周慎行旗下公司须向多位原作者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金额总计逾三千万元。法官宣读判决书时表示:“抄袭不仅是对个体的伤害,更是对人类创造力本身的亵渎。”】
回到车上,他把报纸铺在膝头,静静地看着。
邻座是个背着画板的少年,约莫十六七岁。见他看得认真,忍不住问:“叔叔,你在追什么新闻吗?”
张鸿把报纸递过去:“你看这个标题。”
少年念出声:“当老实人不再孤单。”
他愣了一下,忽然从画板里抽出一张素描纸,递给张鸿:“这是我画的,送给你吧。”
纸上是一个戴帽子的男人站在高山上,手中举着一支燃烧的笔,火焰照亮了整片夜空。下方写着一句话:
>“有些人用火把烧尽谎言,有些人用灰烬种下春天。”
张鸿接过画,良久无言。
直到列车再次启动,他才低声说:“谢谢你。”
少年笑了笑:“我也想做个老实人。虽然可能会输很多次,但至少……还能写下去。”
窗外风景急速倒退,山川河流、城镇乡村一一掠过。阳光照进车厢,落在那幅画上,仿佛真的有光在流动。
张鸿合上笔记本,轻轻闭上眼睛。
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也许明天,也许下个月,也许某天一封匿名信就会终结这一切。
但他也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被唤醒,就再也无法被彻底扑灭。
就像那些藏在图书馆角落的U盘,那些深夜流泪的孩子,那些终于敢说出“这是我的”的创作者们。
他们不是风暴,他们是土壤。
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那个文娱圈最黑暗的年代,或许不会再记得他们的名字。
但一定会记得??
曾有一群人,在所有人都选择沉默的时候,选择了开口。
曾有一支笔,在所有人都跪下的时候,选择了站立。
而那支笔写出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控诉,不是复仇,而是一句温柔至极的承诺:
>“别怕,孩子。
>你的梦是真的。”
列车驶向远方,载着一个疲惫却坚定的灵魂,和一颗不肯熄灭的心。
天光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