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至宫中,皇帝怒极攻心,呕出一口鲜血。
“查!给朕彻查!谁在背后煽动?戴缨?谢??还是……”他猛然盯住跪在一旁的老太监,“是你!你这老狗,定是你通风报信!”
老太监伏地不起,额头渗血:“陛下明鉴……老奴只是奉命行事……从未逾矩……”
“你还敢狡辩!”皇帝抽出佩剑,直指其喉,“你腕上佛珠,乃谢?所赐!你每日焚香供奉的那尊观音像,腹中藏的可是密信?”
老太监浑身剧颤,却不否认。
“是。”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枯叶摩擦,“那像中确有密信??是谢?幼时写给先帝的一封信,说她梦见自己站在金銮殿上,为万民立法。先帝笑她痴,藏于佛像之中。我……我守了三十年,只为等一个人回来,能把那个梦变成真的。”
皇帝怒极反笑:“好,好!忠仆变叛臣,宫人成细作!来人??拖出去,凌迟处死!”
刀斧手涌入,架起老太监。他临行前回首望了一眼紫宸殿,轻叹:“陛下……您囚得住身体,封得住嘴,可关不住人心。春风已至,梅花已开,您……拦不住了。”
午门外血染青砖,可当晚,京城九座城门同时出现白幡,上书四个大字:**春衫不灭**。
每面幡下,都放着一朵新鲜腊梅。
而戴缨,在得知消息后,独自走入女子学院后的梅林。她摘下一朵半开的花,放入信封,写下几行小字:
>阿?:
>
>今日,我们为一名无名女童取名“春芽”。她开始学第一个字:“人”。
>
>我忽然明白,你为何坚持要叫“谢?”??因为“?”字拆开,是“人”与“子”。你是人之子,也是人之师。
>
>老太监走了,但他点亮的灯火不会熄。他说得对,拦不住的,从来不是军队,而是千万颗不肯再低头的心。
>
>春风已动,万民归心。
>
>等你归来那天,我想带你看遍天下女子读书的模样。
>
>??戴缨绝笔
她将信封封好,交给归雁:“若我被捕,请将此信送往太行。”
归雁哽咽:“先生不必赴险,我们可以转移。”
“不行。”戴缨摇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站出来。他们杀了老太监,就要让他们知道,还有戴缨;杀了戴缨,还要知道,还有沈清梧、裴昭、春芽……一代接一代,永不绝断。”
次日清晨,她一如往常步入讲堂。
教室里多了十余名东厂番子,手持铁链,杀气腾腾。带队千户站起身,厉声道:
“戴缨!勾结逆党,散布妖言,煽动民变!奉旨缉拿,即刻押赴北镇抚司!”
戴缨不慌不忙放下讲义,整了整衣衫,淡淡道:“可容我说完今日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