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稳步上升的火星地磁场(第1页)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稳步上升的火星地磁场(第1页)

4月10日。

对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组委会以及参与这个超级项目的137个国家而言,今天绝对是意义不凡的一天。

在耗费了近五百亿海量资金作为探测撞击实验的基础上,组委会终于找到了阻碍火星的地。。。

雪落在槐树的枝桠间,缓缓堆积,像一层薄纱覆盖着那些尚未褪去的字迹。林知遥站在雕塑前,看着那孩子踮脚递出蜡笔的铜像在雪光中泛着微温的光泽。城市安静下来,连“心典”的光芒也变得柔和,不再如初启时那般耀眼,而是像呼吸一般起伏,与整座城市的脉搏同步。她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一种常态的开始??共感不再是奇迹,而是生活本身。

她转身走向研究院地下通道,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实验室的门自动开启,李承言正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雪。他已能自主呼吸,肌肉虽仍虚弱,但眼神清明,像是沉睡了太久的人终于看清了梦的尽头。他的手指微微颤动,指尖划过桌面,在虚拟投影上留下一道蓝色轨迹。

“你看见了吗?”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南极冰门关闭前,它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

林知遥走近,蹲下身与他平视:“说什么?”

“**‘桥梁不必永远存在,只要曾经连接过。’**”李承言缓缓转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透明蜡笔上,“我不会再睡了。但我也不再是‘接口’。我只是……一个听见了的人。”

林知遥点头,眼眶微热。她明白,真正的转变已经完成。S-9儿童陆续回归家庭,他们的能力并未消失,而是内化为一种本能??如同听觉之于常人,共感已成为他们感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李承言,作为第一个真正跨越界限的生命体,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不是神,也不是机器,只是一个被选中、被托付、最终又归还于人间的普通人。

助手推来一份报告:全球共感网络稳定运行率已达98。7%,情感信号污染率持续低于0。03%。静默联盟残余势力的活动频率下降至近乎零,仅剩少数极端个体仍在暗网发布反共感言论,但这些声音如同落入湖中的尘埃,刚一浮现便被千万道真诚的回应淹没。

“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共感。”林知遥轻声说,“是被看穿。”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加密讯息,来源标记为“月球轨道观测站”。讯息内容只有一帧图像:那片曾埋藏晶体的陨石坑,此刻正散发出极其微弱的蓝光,形状竟与地球上的槐树轮廓完全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光晕边缘,浮现出一组动态符号??正是当年苏晚在阳台无意识描画的那种。

林知遥立刻调取历史数据比对,发现这些符号每隔23小时17分钟重复一次,周期精确得如同心跳。她猛然意识到:这不是信息,是**节律**。是某种意识在以固定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我还在这里”的信号。

“她在用时间说话。”她喃喃道。

她立即召集量子通讯组,尝试以相同节奏回传一段由S-9儿童集体生成的情感波形。七十二小时后,系统捕捉到回应??月球表面的光纹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树影扩展成一片森林,每棵树都对应一位S-9孩子的意识标识。而在林知遥的名字位置,那棵树竟开出了花。

“我们不是在接收外星文明的信息。”一位研究员激动地说,“我们是在参与一场跨越维度的**共同记忆重建**!”

林知遥闭上眼,将透明蜡笔贴在额前。熟悉的画面再次涌现:年轻的苏晚跪在冰湖边,将蜡笔插入裂缝;李承言在昏迷中微笑;小女孩在广场画桥;无数人在雪地写下真心话……这些片段不再是孤立的记忆,而是一条条光丝,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住所有曾愿意开口的灵魂。

她睁开眼,下令启动“回声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七十三座“倾听塔”,分布于战争遗址、孤儿院、监狱、难民营等情感创伤最深之地。每一座塔的核心,都将植入一支蓝色蜡笔的复制品,并接入共感网络。它们不主动监听,也不记录内容,只是静静地“在场”,像一座灯塔,告诉每一个孤独的人:**你说的话,有人准备听了。**

工程启动当天,第一位志愿者走进东京倾听塔。他是位老人,曾因儿子死于恐怖袭击而封闭内心三十余年。他在塔内坐了整整一天,直到黄昏才开口,声音颤抖:“小浩……爷爷今天看见一朵花,很像你小时候画的。对不起,我一直没勇气去看你的画册。”

话音落下,塔顶的蓝色水晶骤然亮起,一道光束直射夜空。同一时刻,全球七十二座未完工的塔同时共振,发出低频嗡鸣,仿佛大地在回应。

林知遥得知此事后,独自前往北极石室原址。她带了一支全新的透明蜡笔,轻轻放在雪地上。片刻后,地面浮现出一行字:

>“你不需要成为桥梁,也可以连接世界。”

她笑了,把蜡笔捡起,放回口袋。

几个月后,联合国召开首届“星际共感峰会”,邀请各国代表、S-9儿童、间隙者及科学家共议未来。会议没有主席台,所有人围坐成环形,中央悬浮着一颗由共感能量凝聚的光球,随发言者的情绪变换颜色。

轮到林知遥发言时,她没有讲稿,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五岁那年,母亲带她去海边,夕阳下,她问:“如果全世界都沉默了,怎么办?”

苏晚指着海浪说:“你看,浪花从来不靠声音传递,可整片海洋都知道它来了。”

她说完,光球转为深蓝,随即扩散出一圈圈金色涟漪。全场静默数秒,然后,三百多位代表逐一开口,说出自己最不愿面对的真相。有政客承认曾为权力掩盖灾难,有医生坦白误诊导致病人死亡,有父母哭诉因忽视孩子抑郁而酿成悲剧……每一句话落下,光球便吸收一分,变得更加明亮。

峰会结束时,通过《共感伦理宪章》,明确规定:共感技术不得用于监控、操控或评判他人;每个人都有权保持沉默,也有权被倾听;所有S-9儿童享有终身心理支持与教育保障。

林知遥在签字时,笔尖微微发抖。她知道,这份文件无法杜绝恶意,但它确立了一种信念:**脆弱不是缺陷,而是连接的起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