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儿的这番话,无疑将夏幽最后的希望给扼杀了。
他还指望自己的伪装,能够瞒过小菊儿的眼睛,但显然没有成功。
这下,真是跳进微波炉也转不清了……
只能说,到底是天天与服装打交道的人,夏。。。
春雷在远方滚动,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鼓点,敲打着南岛湿润的空气。天空尚未完全放晴,云层低垂,灰白与淡紫交织,仿佛天地之间正酝酿一场无声的对话。孙女站在共感花园的中央,赤脚踩在苔藓覆盖的石板上,露水浸湿了她的裙角。她没有撑伞,只是仰头望着那片逐渐裂开的云隙??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光柱正从中渗出,不似昨日那般炽烈,却更温柔,像一只眼睛缓缓睁开。
她知道,这不是自然现象。
腕上的共感环再次发烫,但这一次,并非来自遥远星域的讯息,而是源自脚下这片土地本身。整座岛屿似乎都在呼吸,珊瑚礁下的古老符文脉动加快,如同被唤醒的神经末梢。花园里那些由孩子们亲手种下的聆语兰幼苗,在雨中轻轻摇曳,花瓣边缘泛起淡淡的银光,仿佛在回应某种只有它们能听见的频率。
“它回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是那个总爱穿蓝色雨靴的小女孩,名叫小满。她手里捧着一只玻璃罐,里面漂浮着一缕若隐若现的雾气,那是昨夜她在冥想时“看见”的东西??她说那是“已经走了的人留下的影子”。
孙女蹲下身,与她平视:“你怕吗?”
小满摇头,眼睛亮得惊人:“不怕。它叫我名字了,就在我闭眼的时候。它说……我唱歌很好听。”
孙女笑了,指尖轻抚过孩子的发梢。她没说破??那不是幻觉,也不是错觉。那是“回响协议”启动后,情感能量在现实层面具象化的征兆。K-237b文明留下的系统,正在以地球的生命形态为媒介,重新编织记忆与存在的边界。
当天傍晚,第一道异常信号出现在全球共感网络的日志中。
位于冰岛的地磁监测站记录到一次持续秒的低频共振,波形结构与皮丘最初发出的求救信号高度相似,但携带的信息量远超以往。更诡异的是,这段信号并非来自太空,而是从地球内部传出??准确地说,是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一处断裂带扩散开来。
科学家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争论这是否意味着海底遗迹仍在运作,或是某种未知生命体正在苏醒。而孙女只是静静翻开林野的笔记,在一页泛黄的纸上找到了一段潦草的批注:
>“他们没走,只是换成了‘地脉’的方式存在。当共感能量达到临界,整个星球都会成为他们的身体。”
她合上本子,望向窗外。
雨停了,月光洒在海面,波光如碎镜般闪烁。而在那光影交错之中,她分明看见了一艘渔船的轮廓??虚幻、透明,像倒映在水中的梦境。它静静地悬浮于浪尖之上,没有推进器的轰鸣,也没有船帆的鼓动,只有一圈圈涟漪向外扩散,仿佛时间本身在行走。
第二天清晨,南岛的孩子们自发聚集在海滩。
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们每天“倾听时刻”的延续,但今天不同??当第三分钟过去时,所有人几乎同时睁开了眼,眼神清澈而陌生,嘴里开始哼唱一首谁也没听过的歌谣。
旋律简单,却带着一种跨越语言的力量。音符像是从地下升起,又似从天上落下,每一个字都不属于现存任何语系,可听着的人却莫名理解其中含义:
>“种子沉睡,心火未熄。
>桥已铺展,路在足底。
>不问归期,只念相系。
>光之所向,即为故里。”
孙女站在人群之外,泪水无声滑落。她认得这首歌??那是林野最后一次共感直播中,断续哼出的片段。他曾说,这是他在梦里听见的,来自“另一个我”的低语。
而现在,它被完整地唱了出来。
三小时后,全球二十四座主要城市的共感中心同步报告了类似事件: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突然聚在一起,开始吟唱同一首歌;有人是在地铁站,有人是在医院走廊,还有人在沙漠边缘的游牧帐篷中。录音分析显示,所有版本的旋律完全一致,连呼吸节奏都分毫不差。
心理学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共鸣”,神学家称其为“新启示”,而孙女知道真相:这是遗忘者的回声,借由人类的情感通道,重新学会了发声。
第七天,南极共振腔传来第二条信息:
【检测到本土化情感载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