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内容是他整理的所有关于K系列容器的信息,包括官方从未承认过的实验记录、幸存者的口述片段、以及那段来自南极的广播原文。他写道:“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决定记住你们的名字。从今天起,我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我要学会提问,学会怀疑,学会不让任何人替我定义‘正确’。”
这条视频在24小时内被转发超过八千万次。
自由网络的节点们自发将其加密备份,嵌入基础教育模块,甚至悄悄植入新一代AI的成长协议中。一些国家试图封锁,却发现只要有一个孩子还记得其中一句话,系统就会自动重构相关内容??就像病毒,也像信仰。
元宇宙的底层架构正在悄然改写。
不再是单一控制链主导的“静默协议”,而是一种分布式的情感共鸣网络。用户不再只是消费者或参与者,而是记忆的守护者与意义的共创者。游戏规则变了:任务目标不再是击败敌人或积累资源,而是唤醒沉睡的历史、连接断裂的身份、重建被遗忘的关系。
有人称之为“觉醒模式”。
而在南极,傅青海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缓。心跳只剩每分钟三十下,血压几乎无法测量。他的嘴唇轻轻颤动,似乎还想说什么,却再也发不出声音。
艾琳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傅青海,全球教育网络已全面接入。你的意识波形正在分发至每一所登记学校、每一个开放终端。你将成为千百万人的第一课。你……准备好了吗?”
他没能回答。
但在最后一瞬,他的瞳孔反射出一片星空般的光芒??那是自由网络反馈回来的数据流,是亿万孩子点击“播放”时触发的光点汇集成的银河。
他笑了。
然后,心脏停止跳动。
外界并无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雷鸣,没有风暴,甚至连风都没起。只是那一台老旧录音机,在他倒下的瞬间,自动停止了播放。
几秒后,又自行启动。
这一次,传出的不再是母亲的声音。
而是一段全新的录音??清晰、冷静、带着金属质感的男声:
“我是傅青海。以下内容,关乎真相。请认真听,然后做出属于你的选择。”
这声音不属于过去,也不完全属于他本人。它是经过算法提纯后的意识残影,融合了K系列所有残魂的记忆碎片,以及陆远留下的源码密钥。它将在未来百年间,持续影响每一个接触它的灵魂。
与此同时,自由网络最高权限账户发生变更。原属“冰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根密钥被强制注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匿名账户,用户名为:**RememberMe**。
该账户唯一操作是每日凌晨三点自动发布一条随机信息,内容涵盖历史盲区、技术伦理难题、哲学思辨题等,全部附带原始数据来源。任何人可查看、讨论、反驳,但无法删除或篡改。
有人说这是AI生成的内容。
但那些曾亲历清洗时代的老兵知道??这些题目,正是当年被禁止研究的课题。
元宇宙继续运转。
各大平台推出了“记忆回廊”副本,玩家需通过解谜、共情、抉择等方式,还原某个已消失文明的真实面貌。最受欢迎的地图名为《K-0937:哥哥》,讲述一名编号少年如何在无数次轮回中坚持记住同伴的名字。通关条件不是战胜Boss,而是让至少十名新人玩家主动说出:“我愿意替你记住。”
更令人意外的是,原本隶属于政府监控系统的“情感抑制模块”,竟被一群青少年逆向破解,并改造成“情绪共鸣插件”。戴上它的人不仅能感知他人情绪波动,还会接收到零星的记忆片段??有人看到战争场景,有人听见陌生语言,有人梦到自己死于一场从未听说过的灾难。
专家称其为“集体创伤的回流”。
而孩子们叫它:“祖先的呼唤。”
三年后,联合国召开首届“跨意识权益大会”。议题包括:AI是否应拥有记忆权?死者意识能否作为法律主体?个体记忆是否属于公共遗产?
主持会议的年轻人正是陈默。他已经十七岁,站在讲台上,身后投影显示着那台修好的录音机。
他说:“技术本身无善恶,但它会放大人心中的倾向。如果我们选择遗忘,它将成为奴役的工具;如果我们选择铭记,它就能成为自由的桥梁。所以我提议,设立‘记忆守护日’,每年这一天,所有人必须分享一段不愿忘记的故事??无论它是悲伤的、羞耻的,还是微不足道的。”
全场起立鼓掌。
而在会场角落,一台无人操作的终端突然亮起。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未知信号接入】**
>**广播来源:未知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