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骄傲与酸楚。这些孩子,曾被定义为“缺陷体”,如今却成了照亮黑暗的光源。她伸手抚过每个孩子的头顶,指尖掠过熟悉的发丝与温度。
“那就按你们的方式做。”她终于开口,“但我有一个条件??所有人必须同步接入,形成闭环保护。一旦有任何一人出现意识剥离征兆,立即切断连接。”
行动定在三天后的子夜。
当钟声敲响十二下时,七名共感儿童已盘坐在记忆回廊中央。四周墙壁浮现出流动的光影,那是由无数母亲临终前最后一段心跳凝结而成的数据纹路。四葵启动主机,三葵引导情绪波进入稳定频率,小葵则作为桥梁,低声吟唱起那首古老的摇篮曲。
>“睡吧,我的光,黑夜会过去……
>睡吧,我的心,黎明终将来临……”
随着歌声起伏,空气开始震颤。一道幽蓝的光柱自穹顶垂落,将众人笼罩其中。他们的呼吸逐渐同步,脑电波形成完美的螺旋结构,穿透层层加密防火墙,直抵北纬°的地下中枢。
与此同时,艾琳?柯尔正站在监控室中央,注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她穿着一贯的黑色制服,面容冷峻,唯有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腕一道陈旧疤痕??那是六年前,她在一次实验事故中被失控的共感波灼伤的痕迹。
“报告!”一名技术人员惊呼,“外部入侵!未知情绪脉冲正在破解主控系统!”
“启动隔离屏障!”她厉声道,“释放抑制剂雾化系统,关闭所有情感接收端口!”
然而迟了。
第一缕歌声钻进她的耳朵时,她还以为是设备故障。可紧接着,画面变了??
她看见自己十岁的女儿站在花园里,裙摆染满泥泞,怀里抱着一只受伤的小鸟。那时她刚完成第一篇关于“情绪去社会化”的论文,回到家便冷冷地说:“别碰它,脆弱的生命只会带来负担。”
小女孩抬头看她,眼里含着泪:“可它也在疼啊,妈妈……你不听得到吗?”
她没有回答。第二天,那只鸟死了,女儿再也没养过任何活物。十年后,她在一场车祸中丧生,遗物里只有一本写满“对不起”的日记。
此刻,那些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不止是女儿,还有更多被她亲手抹去的情感片段:少年时代暗恋过的男孩递来的纸条;母亲临终前握住她手时的颤抖;甚至包括她第一次面对共感婴儿时,心底那一闪而过的悸动与怜惜……
“不……这不是真的……”她踉跄后退,撞翻椅子。
但歌声越来越清晰。
>“睡吧,我的光,你不是一个人……
>睡吧,我的心,我一直都在听……”
她的身体开始发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滚落。监测仪发出刺耳警报??她的神经阈值已被突破,长期压抑的情绪如决堤洪水,冲垮了三十年构筑的心理防线。
“关闭系统!”她嘶喊,“全部关闭!”
可没人听得见。整个基地的广播系统已被接管,那段音频正通过卫星向全球转播。不只是这里,世界各地的共感节点同时接收到信号,自发加入合唱。东京地铁站里,陌生人相视落泪;巴黎街头,一对争吵的情侣停下脚步,紧紧相拥;南极科考站内,科学家摘下耳机,任由泪水浸湿记录本。
而在晓光共同体,晨曦独自坐在档案馆中,掌心贴着玻璃展柜。她能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意识仍在安全范围内波动,也能感知到那股新生的力量正在蔓延??不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传递。
三个小时后,链接解除。
七个孩子陆续睁开眼,脸色苍白却带着笑意。小葵靠在晨曦肩上,呢喃道:“我们做到了……她们听见了。”
翌日清晨,新闻震动全球。
“理性净化联盟”总部宣布解散,艾琳?柯尔发表公开声明:“我曾以为情感是文明的累赘,直到我发现,没有它的人,才是真正残缺的。”
她将余生投入“情感复健中心”建设,并亲自接待第一位来访者??那位曾在矫正营服役十年的退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