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x呦呦(番外十)自投罗网
如琢x呦呦(番外十)
谢如琢被打发到万里之外的衢州,他以为,谢蔺驱逐他,把他赶得这么远,是因为谢蔺对儿子感到失望。
可是,当谢如琢跟着衢州郡守许松闵一起采买药材、物资,下乡照看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是谢如琢为了阻止草原狄兵屠杀往来西域的汉人商队,特意领兵出战,救回子民的时候……
当谢如琢看到那些寒户一贫如洗,他们获救,发自内心哭泣,双手合十,跪地磕头,流民贫户没有银钱,他们甚至不能招待谢如琢吃一顿饭食,他们只能用这种顶礼膜拜的方式,向谢如琢表达谢意。
何其真诚,又何其可怜。
谢如琢心生不忍。
他好像明白了谢蔺的用心。
若想治理大国,仅仅在都城那一点弹丸之地,和贪官污吏斗心机、耍手段,其实远远不够。
谢如琢的聪慧,在于口头的计策,在于政权的博弈,太过纸上谈兵。
所谓君主守国,不只是平衡世家权柄,更是做实事,让每家每户的子民都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大齐国地域辽阔,人口繁多,每一条人命都是骨与血塑成,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谢如琢身为储君,身为东宫太子,身为百姓日后的天,他不仅要往上看,更要往下看。
看那些底层人的生活,看他们的苦难,看他们的挣扎……谢蔺希望谢如琢往后能做一位明君,他不需要儿子多聪慧能干,但他希望儿子能有慈心,能真心实意心疼、体恤万民。
君权至高无上,那是因为黎民百姓将一生,将自己的所有,全部交给了王权。
谢如琢不能辜负这一份信赖。
谢如琢懂了,父亲是希望他平静下来,沉淀下来,扎根下来。
谢如琢不再苦闷,也不再抱怨,他去做谢蔺年轻时做过的那些事。
谢如琢褪去皇太子的荣光,他不把自己当成王孙贵族。
谢如琢在下乡赈灾的时候,也会和将士们一起爬上屋顶,修缮被风雪压塌的瓦砾。
在边城战事频繁的时候,他会将妇孺老幼送往城池后方,自己则调兵遣将,率军出征,守护国境,防止夷人南侵。
谢如琢的肩背、手臂、胸膛,均有了伤痕,他不再是一块白净无瑕的美玉。
但即便他晒成蜜色、伤痕累累,心中却没有从前在京城监理国事时,那种茫然空虚之感。
他终于落到了实处,脚踏这一片土地。
一场战事后,谢如琢躺到草原上看星星。
他手里捏着谢蔺的回信,洋洋洒洒的两大页,写的都是如何治理边城,唯有最后一句,父亲问他:“琢哥儿近来可好?”
时隔三年,谢蔺已经原谅他了。
谢如琢把信塞回怀里,闭目不语。
年轻人高抬手臂,修长的指尖微蜷,细细把玩一条艳红的发带。
盈盈月色下,那条丝绦红得像血。
是谢如琢当年从纪鹿发髻扯下的-
三年后的纪鹿,马上要十八岁了。她并没有如旁人想的那样,找到一位如意郎君,一头扎进后宅,当宗妇,掌一家老小的口粮。
她经过谢如琢囚人那一遭,不知打通了什么任督二脉,开始对婚事剧烈抗拒。
她一点都不想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窄窄的屋子里,她想和祖母盛氏一样,天南地北地跑,想走遍天涯海角。
为此,郑氏气得直掉眼泪,纪兰芷面前也不知跑过多少回,就连纪晏清都说:“哎呀,你不会是还等着如琢吧?他都跑衢州去了,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纪晏清压根儿不知道谢如琢想娶纪鹿的事,他还当自家妹妹痴恋谢如琢,结果谢如琢对她不理不睬,为了躲她,甚至自请前往鸟不拉屎的边城御敌!
纪鹿气得大叫,拿枕头打哥哥。
但她心里也有隐隐的得意:你们都以为谢如琢眼高于顶,看不上呦呦,但他早就是我的裙下之臣,只是呦呦不要他而已!
在郑氏又要设下相看宴,逼着纪鹿来挑选未来夫婿时,纪鹿早就带着一包盘缠,从后门逃出去了。
纪鹿给郑氏留了一封书信,说是她要出门一趟,过完年会和祖母一块儿回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