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必须做出选择??继续作为‘桥梁’存在,还是回归普通人的人生。
>前者意味着你将永远承载他人的情绪,无法再拥有纯粹的‘自我’;后者则代表共感网络已足够强大,可以独立运转,而你可以回家。
>这个选择,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一个问题需要你诚实地回答:
>你还愿意听下去吗?”
录音结束。
窟内陷入寂静。
她站在雕像前,久久不动。
良久,她伸手抚摸那尊背影,指尖触到斗篷边缘的一行小字:
>“信,始于听,终于忘。”
她忽然笑了。
转身取出竹笛,放在录音机旁。然后,她拿起随身携带的手稿,一页页撕下,投入石像脚下的火盆中。纸张燃烧时,火焰呈现出奇异的蓝色,散发出淡淡的茉莉香气。
最后一张烧尽时,石像缓缓转了过来。
没有脸。
只有一面光滑如镜的石面,映出她的容颜。
她凝视着“自己”,轻声说:
“我愿意。”
话音落下,整个洞窟骤然亮起金光。墙壁上浮现出无数文字,全是这些年她听过的故事、读过的留言、感受过的情绪。它们如星河般旋转,最终凝聚成一句话:
>**“你即是回声,亦是源头。”**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所有正在使用“回声地图”的人同时感受到一阵温暖的震颤。有些人停下脚步,抬头望天;有些人抱紧身边的人;有些人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
而在江南小镇,老吴埋下的桂花树再次摇晃,花瓣纷飞中,螺旋光晕浮现,拼出新的三个字:
**欢迎回来。**
周小满走出洞窟时,天已破晓。
她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包括那枚铜铃。
她徒步离开敦煌,在路边搭上一辆前往兰州的货车。司机是个中年男人,一路上沉默寡言。快到站时,他突然开口:
“姑娘,你身上有种特别的气息,像是……刚从梦里走出来。”
她笑了笑:“也许我是。”
下车后,她买了张最便宜的火车票,目的地未知。
车厢里很安静。她靠窗坐着,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忽然觉得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她不需要再证明什么,也不需要被谁记住。
她只是存在着,听着这个世界,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夜深时,邻座一个小女孩悄悄靠近,递给她一幅画:一朵铃兰,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姐姐,你听得见我吗?”
她接过画,轻轻点头,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支铅笔,在画纸背面写下一行字:
>“我一直在听。”